读者十论:帽子戏法

“读者十论”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

【编者按】“读者评论精选”栏目每周择选报导及圆桌话题中十条精彩读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会因应长度及语意清晰作节录或编辑。

1. 绯红杏白,回应《戴耀廷鼓吹港独?“假大空”政治新闻事件舆论战》

生活在荒诞的世界之下,真实是如何并不重要。总之政治正确就好了,那管我曾说“我尊重性少众人士自行决定他们的性倾向”我也会被扣上“乱伦同志,破坏家庭价值”。视我为敌的人会用不存在的事,以阴谋论作为打倒我品格的手段。

举个更容易轻松明白的例子吧,我在公开论坛上说我们应讨论在公司午饭时独立自决煮饭自己吃有何好坏处的时候。难道我的言论会是鼓吹要公司写字楼进行改装,要重设电线,腾出空间把一个厨房放到办公室内吗?我只是受不了天天都要叫美团外卖饭菜多肉少菜不健康罢了,难道我们连讨论其他健康吃午饭的方法也不行?我们的讨论是“僭越底线,企图颠覆公司,危害公司营运稳定”吗?

真正危害公司营运稳定的人,不就系这群有事冇事乱扣帽子的人吗?

2. 绯红杏白,回应圆桌话题《戴耀廷被指发表港独言论,遭港府和建制人士围攻,你怎么看?》

戴教授被围攻的原因从不是因为“讲独”、“自决权”。而是他的言行能动摇中共这个德治国家的认受性,中共要把他除去,其政权才能免去公众质疑它自身管治合法性的威胁。

中共政权是由国家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作为执政合法性。但中共的执政的欠缺透明度和存在贪腐问题,加上施政上欠缺可预测性。让人民对其管治缺乏信心,容易使人民觉得只要能让经济好,由其他人执政也没差。因此中共在法治功能不全下,只能单靠德行治国,让人觉得只有它才是伟光正,只有它能管理好国家。一旦有人批评它的不足,就会失去德治形象,必要极力反驳。如有人想像中国由中共以外的人执政的形象,就必需要抹杀。因为单单想像已经有足够的破坏力,破坏其德治形象及其执政合法性。

说真的中国人普遍那有高尚的人权意识?只是谁让我有饱饭吃就好,那由谁来执政根本不重要,是否一定要中共来执政根本没差。中共政权从根本就是一个可以被替换的存在,没有让其永远执政下去的必要性。不管是多宏大理想的国家决策如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中国人民全面富裕,这些目标也不能成为国家凝聚力;这是因为中国人民从没曾体会过,这些远景对他们太遥远了根本没有感觉。政权对他们的存在意义还只留在能否吃饱饭的层面上,中共维持它的执政认受性还只留在能行德政之上,十分脆弱且容易动摇。因此只能尽力扫除一切危害管治形象的人的存在,来减低风险。这就是今天戴教授受到围攻的原因。

3. 咸鱼姬,回应圆桌话题《称老师为爸爸,帮忙洗衣买饭,可以吗?师生关系的边界在哪里?》

问题还没有到边界应该设定在哪里的层面,现实仍然停留在边界根本就不存在的状态;有权者为所欲为,无权者任人鱼肉。在这个层面上,墙内也许从未进入过现代文明。

师生只是学术上的前辈、后辈区别,作为个体,双方本来就是独立、平等的。现实却是,大部分人潜意识里将老师(有权者)看作更高一等的生命体,学生理应忍受被奴役。有边界的师生是前辈在引领后辈入门,没有边界的师生则是后辈在伺候前辈。
对于英国剑桥的本科生导师制,问过在英国留学的人,对方表示英国的导师是为学生提供便利,在生活上、专业上引领学生,甚至会把学生介绍给专业人士。说是模仿英国,完全就是狡辩了。说是把死者视为古代入室弟子倒是可信,毕竟古代讲究的正是没有边界的三纲五常,弟子在生活上事无巨细地服侍师父,满足师父需求,可以说与王攀的情况如出一撤了。

在工作上,员工遇上变态老板,最坏的选择仍然可以是辞职逃离;但在读研、读博的学生却无法选择逃离导师。对于只想要学历的学生来说,尚且能麻痺自己忍一时,出卖尊严换学历;对于希望走科研路的学生来说,是出卖一辈子的尊严。陶崇园正好是后者,他的绝望可想而知。选择退学,他就等于放弃了科研之路;说出真相,他将不被那个科研圈子接受。既得利益者和潜在得益者(相信自己将来会得益的人)紧密抱团,绝不会让他说出的真相变成真相,只会将他排除出圈子之外。

无法忍受的人死去或者放弃自己的专业前途,活下来的人则只能跟圈子抱团成为加害者。于是有了死者姐姐最后的“道歉”。这个案例则将会成为日后高校维稳的标杆。在此之前,还是一人自杀,全宿舍保研,尚不至于死者家属当众道歉,并不得不指责网民炒作。

4. iamamen,回应《在台湾,年轻人为什么选择 / 不选择当外交官?》

这篇的“外交”定义太狭隘了,还困在“国”与“国”的关系中。其实广义的外交是超越“国”与“国”的,可以是“公司”与“公司”,“宗教”对“宗教”,甚至可以是“生物”对“生物”,或是“生物”对“非生物”的。一个生物食物链的平衡就是“自然外交”的结果。而“生物”与“非生物”的平衡,就是大哉问了,是一个宇宙外交的结果。

不过把生物与非生物套入外交的关系是有点超过了,因为外交的核心是“价值”。生物与非生物并没有“价值”这个概念,“价值”只有人类在用。人类的“外交”就是如何“将团体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以保护团体内的个体。”如果人类没有价值的概念,也就不会有团体价值,更不会有外交这门学问。

更进一步说,现在的外交学问更适用于“公司对公司”的交际上,而不是在“国对国”的关系上,这也是人类价值体系的改变。因为现今的社会,公司的力量越来越大,甚至有公司有军事武力来保护一个人的人生。这时候“公司价值”会大于“国家价值”,一个“外交官”更愿意为公司效力,而不是为国家效力。或者前阵子的“ISIS”也是另一种价值改变,一个人的“宗教价值”大于“国家价值”,他更愿意为宗教效力。

所以,不论是国家、宗教、帮派、组织、主义、部落、种族,都要回归到一个人类本质:“你的价值是什么?”知道你的价值,并知道你所代表的团体的价值,你才能当一个好的外交官。

而不知道自己的价值是什么也没关系,我们都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沙。

5. chatoyant,回应《在台湾,年轻人为什么选择 / 不选择当外交官?》

一篇好的访谈搞,看得出来经过审慎的裁切。然而放在深度标签的这篇文章,看到标题以及引文后,期待看到的是这个媒体更有深度地去剖绘台湾年轻人对外交官的认识,以及年轻人对“外交工作”成为职业选择的考虑。首先,这个定位本身会不会与某些提供选择校系的分享平台有所重叠?再者,对于“选择”的定义有待商榷(或许说更期待看到非外交科系毕业成为外交官的例子),最后是代表性(身份)的问题,如果我的理解没错这是集结三位尚未有实务经验的被采访者,十个问题中,从第四个开始出现对外交政策、台湾外交现况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仅仅受过大学教育的外交系学生回答,对这三位被采访者是为难的,我乐于看见选择的心声,但是我更期待看到有关这些问题更全面的观点。总而言之,这是一篇“太贪心”且庞杂的采访稿,希望这是未来一系列文章的开端,期待能够针对两个不同面向去做切割讨论:为何(如何)成为外交官,以及对台湾外交现况深刻且完善的分析。期待看到更优质的华文独立媒体~

p.s 倒数第二个问题 “端:在台湾…”请改粗体

6. Yonatan,回应《鲍克凡:弱者如何“与敌同眠”?巴以一国方案的探索》

两国分治方案是巴尔福宣言和英国托管巴勒斯坦下阿拉巴人强烈武力反抗的国际政治评估下的解决方案。在阿拉伯列国和巴勒斯坦政治代表持续拒绝接受国际协议下,巴勒斯坦人立国自主的可能性亦持续消失。

在1948年至1967年期间,众阿拉伯国家没有援助巴人在其拥有控制权的加沙,约旦河西岸成立巴国,并定都东耶路撒冷,而约旦当年亦试图把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纳入其版图内。至《奥斯陆协议》签订后,巴人政治代表已经协助以色列政权为两国分治设置墓志,以国20多年来在约旦河西岸的建设,已成功确立其要地不要人的政策,另一方面,巴勒斯坦的政治代表持续鼓吹和执行武力抗争,只为以色列政权拒绝履行国际议决的借口。而巴人掌权者的内部腐化和贪污,根本没有本事和意欲建立一个健康的民主国家,令巴人平民受惠,他们的阿拉伯同胞自始至终也只当巴人为其政治筹码而已。如今谈一个共治只不过是巴勒斯坦人和少数极左的犹太人的意愿,以色列国作为一个犹太国家,犹太人占大多数而拥有绝对优势,是不能逆转的基础,在全球犹太人看,这是犹太民族的命脉,把占领区内的巴人纳入以色列国为公民,被视为自取灭亡。如今谁拥有政治筹码,谁是“大卫”,谁是“哥利亚”已很清楚,可惜的是处于劣势的巴解和哈玛斯不争气,继续以权为私,给对手弹药,增强自己的劣势,到头来只有一般的巴勒斯坦平民持续活在困境中。

7. 游荡在动物农庄,回应《小说家双雪涛:谈论东北,是媒体和读者做的游戏》

从去年很多公众号的文章看来,东北好像一个死人。因为东北曾经辉煌过,很多人看似无法承受这种没落。

我三年前的冬天去黑龙江玩,在去漠河的火车上看到很多学生,他们都是父母带去哈尔滨考试的,希望高中能在省城的教学质量好的学校读,光这点,我都觉得有希望。这个部分,西北完全不能比,西北教育资源落后,很多父母还认命,不再为小孩寻找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

更何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北经济再不济也比西北强。西北现在的数据都是用资源堆出来的,等资源采没了, 我估计西北的未来更凄惨。

8. zazhime,回应圆桌话题《《Ready Player One》全球大热,是什么让它大受欢迎?是彩蛋吗?》

其实人类这种生物啊,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一种东西,就是认同感。“你看我做到了XX”“哇那你真的很棒” 这样的看上去稀疏平常的对话其实真的可以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力量和勇气的。这部电影真的带给我们太多的认同感了,那种“我们是一伙”的认同感体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一切,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者给我们展现出来的,这种长辈对年轻人的流行文化的认同是让我最感动的。

电子游戏这个话题在国内真的太微妙了,哪怕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仍然没有办法让家长,长辈甩掉对其“电子海洛因”头衔的认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怪电子游戏,孩子性格不好怪电子游戏,孩子不愿意生孩子也他妈怪电子游戏。也不知道电子游戏是倒了哪门子的血霉总之在国内它就是原罪,其带来的好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反应速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脑洞的拓展能力)都被无视。

于是若干年过去了,电子游戏在国内变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产物,蛋糕巨大却发展畸形,但是在我国这种环境下,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于是你说为什么我看这个电影看的高潮了?用知乎上一个用户的说法,完全就是我的心声:“我的前半生三十五年,花了几万个小时,看了那么多的电影动漫,玩了那么多的游戏,我付出的这么多时间与精力,冥冥中总会有一个使命等待着我去完成。
今天,我终于明白,我这一切都是准备着看这部电影。”

所以,如果你去刷这部电影,发现旁边的男性观众滔滔不绝的向自己的女伴解释里面出现各种梗,请不要打断他,请不要责怪他,这不是一种炫耀或是一种装B,而是像一个孩子在给他的青梅竹马分享他压箱底的玩具。

虽然现在还是个很难说出自己的兴趣是ACG的世界,但必须对他们说“这并不羞耻哦”,无论怎样的兴趣,没有不美好的!

感谢斯皮尔伯格,给与我们这些大孩子这份最棒的礼物!

9. Eagle,回应《徐子轩:中国推行“基本收入”,可能吗?应该吗?》

这题目很有趣,把UBI 和AI 连在一起看,事情越来越复杂。

首先,中间的推论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心理学上的思量似乎并未放入其中。存在感,贪念,自我意识形态保护,cost of ownership 等也会令事情变化不能用理性推论成事。不过,我赞成这种思考,只有这样的角力才使世界平衡。

愚见:

终极的目标: 当世界所有事情AI也可代工,大部分人类只会是无所事事,只剩下技术控制人员和高端资产拥有者能肆意获得奖励。其他人却只能坐著等待UBI的施舍。从这方向看来,UBI是必然的手段,去压抑人类对财富的追求,安于现状变成大多数人一生,只因现有得益者不会希望有太多的反抗。

待续。

10. 鱼也会渴,回应《超执笔:医生该保护的是自己,还是病患?》

“如果以其他行业作参考,当一个银行家投资失利,令银行亏损惨重,即使他没有犯错,只是因为倒霉而触礁,他也难逃被辞退的厄运,为何同样的道理未能应用在医护人员身上?”事实上,这种看法或许有失偏颇,银行家的投资是一种纯粹以获益为目的的行为,社会道德承认为了获益应当承受风险,但是至少在当前社会语境下,医护所带有的属性不仅仅关于医生的个人绩效,还带有社会公益的道德属性,对所有医疗失误和并发症一视同仁是否会导致医生的道德感落差,从而导致医生不愿意承担救治风险?如果将医护行业视作与其他行业等同,那么医生的价值评估方式、社会对行业的看法也必须随之而变。

编辑推荐

读者评论 1

会员专属评论功能升级中,稍后上线。加入会员可阅读全站内容,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1. 端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