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大流行病,世界准备好了吗?独立监测报告指不容乐观|Whatsnew国际

下次大流行病,世界准备好了吗?独立监测报告指不容乐观|Whatsnew

“如果没有具体的融资和监测承诺,未来几年的备灾能力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为什么防疫工作很难科学归科学、政治归政治?一场知识与意识形态的斗殴

疫情或疫苗这类高度科学知识相关且具有明确物质基础的议题,在意识形态的催化之下被严重地泛政治化。

上海之声:微抵抗,打破沉默的螺旋

我不希望这么快就遗忘,像不存在一样。我希望当我们修复了以后,带著过来人的视角和心态去反思,这样才不会辜负那段经历。

上海封城一周年,我们重访那些静默现场

“历史”喜怒无常,从未顾及身处其中的小人物。

回忆蒋彦永医生:勇敢揭露SARS真相,公开呼吁平反“六四”

具有如此声望的人,能直言反驳中国最高领导人,是前所未闻的事。更何况他竟然将自己的名字和私人电话号码都罗列于声明书上。

望不见欢欣人脸 香港人的口罩三年

每个人能够自由地选择时,才是真正复常。

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重启,脱下口罩狂欢痛饮,香港回来了?

蓝色防护衣、快速测试棒与红码,观众将复杂的感受化作黑色幽默,呈上全新的角色。

“害怕也是一种瘟疫”——香港摄影师捕捉人类疫下状态

策展人黎健强形容照片令这些景物既捕捉了真实,也像是一首首情感丰富而具表现主义风格的诗篇。

疫下的膠帶香港

斑驳的乒乓球桌被蓝白相间的塑胶膜盖住,仿似一张病床,宣告著这座城市病了。

当死亡被疫情改变,该如何处理丧亲的“哀伤”?

直至武汉疫情,专业的“哀伤咨询”才开始走入丧亲者。那段特殊时期的经历,为如何处理后疫情时代的“哀伤”提供了宝贵经验。

半封城下的澳门,大三巴剩下核酸检测站

“相对静止”实行前一天,市民于超市排队大量购买生活所需;街上亦涌现人流,呼吸着最后一口“自由的空气”。

中国航空业大萧条中,失去自由的飞行从业者

航班数量大幅减少之外,令从业者感到难以适应的,还有层出不穷的学习、监控,以及严苛到违背专业性的行政指令。

台湾单日确诊破万,对症药储备、中重症患者治疗,有哪些隐患?

对症药物和胸腔內科医师的短缺,是最大隐患。

五问中国放开抗原快检:已出口产品准确率如何?审批门槛较国外是否降低?

在中国企业向海外大量出口抗原快检产品一年之后,中国政府终于放开国内抗原自测。

大陆Omicron疫情失控,中国式「共存」是否可能?

在全球防疫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当下,中国坚持既有政策是为了维护已取得的防疫成果,而这被宣传为中国模式的优越。

毒针还是救命针?人类疫苗史,也是一部“反疫苗史”

疫苗牵涉的,是我们是否相信科技能解决社会问题﹑根除流行病是否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以及官僚系统定义个体及公共健康的正当性。

台湾遇十年来最严重蛋荒,蛋农为何不愿增产?谁来决定鸡蛋售价?

“农委会曾找养鸡协会、鸡农一起开会,在场的业者都认为,冻涨、补助不是最好的方法,其实回归市场机制、让蛋涨价就可以了。”

“错误决策杀人,必须有人负责”:意大利疫情死者家属起诉政府求偿1亿欧元

悲剧最糟的结果是没有从悲剧中学到任何教训,“当太多人想要遗忘时,我们的战役才刚开始。”

感染率极高的Omicron变种病毒,却可能是COVID-19疫情终结者?

奥米克戎并不都是坏消息。种种迹象显示,它是一种“温和的病毒”,初步研究更进一步从分子层次揭示了其“低毒力”的部分机理。

“困囿时分秒,看人类多么渺小”--2021年,我们继续寻找人生意义

“在甚么都没法确定,甚么都不‘正常’的大疫时代生活,我们唯一能够过得比较幸福的办法,是保持‘非常,非常悲观’”。

杀狗、封城、转黄码,中国地方官员为何频频过度防疫?

“(中央)本意可能是想要地方相互竞争,找出更有效、成本更低的防护措施。但结果就是,大家都选择了封城。”

八问奥运会:这个世界还需要奥林匹克这种综合性的盛会吗?

大国之间的政治竞争,会投射到奥林匹克世界吗?全球疫情会成为加速奥林匹克衰落的催化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