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和图表的海洋里,谁讲好了“选民变心”的故事?数洞

数据和图表的海洋里,谁讲好了“选民变心”的故事?

大量民主党选民倒戈,特朗普获胜的结局,让选后的投票分析更为必要。美国媒体选择将 2012 年大选作为参照系,分析前后两次选举中,两党候选人得票分布如何变化。

记者手记:在同志面前,怎样牙牙学语说爱情?

他们的故事为我打开了一扇望到更广阔天空的窗子,他们像是东方来的哲人,我则是爱情旅途中的初生婴儿。

关于导盲犬,我们不可不知的五件事

看到导盲犬应该“三不一问”:不喂食、不干扰、不拒绝和主动询问需不需要帮忙。最不该是把它当作一般宠物恣意逗弄。

当广告模式步入安宁病房,我们这样尝试“知识变现”

时代变动的速度超乎我们想像,新媒体才刚站稳脚步就已摇摇欲坠,还要面对企图赶上新媒体的传统媒体。

读者来函:香港,请再给我一顿大家乐的时间

他对生活的热情和朴实,却让他无意间拯救了一个同样陌生的年轻人的一天。

读者来函:一个新闻专业陆生眼中的台湾

大陆的资讯限制却有着国际化视野,台湾的小确幸失败但公民素质很高......在台湾陆生的眼里,大陆台湾长这样。

论社会运动的正确打开方式——驳孙金昱文

用一个“女权主义”框住所有有问题的现象, 写一些教科书式论断,虽然善意,但是否对真正的行动者太过轻佻呢?

给L的回信:人生这种事没有什么专业老手

在这封来自Mr.Pizza的回信里,他说“这个世界没有对错之分,今后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胡乱闯一下吧。”

Your Opinion : 七警判囚,是迟到的正义,还是失衡的天平?

七警被判两年监禁,有人说这是司法独立的胜利,也有人忧虑愈发撕裂的社会。

我是小端,你们都是我的新嫁娘

埋首社交媒体案头,为他人做嫁衣,这工作到底是怎样呢?社媒作为事实上最有话语权的网络平台,与今天媒体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

言论械斗的年代,用文字搭桥

讯息洪流奔腾的时代特征,人人皆可发言的媒体环境,本土立场分明的认知部落,我们需要怎样的评论?文字搭桥,能否让两岸三地看清彼此,理解漩涡?

来“端记圆桌”,让我们优雅“对骂”

靠近真相的道路没有捷径,在今天,它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你,愿意说,愿意想,愿意听。

Your Opinion:中港之间,无处安身的内地生

夹在中港之间的内地生,一次次被推上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大陆人”的身分是一种原罪吗?他们又该有如何自处?

商业周刊:会员经济不是秘密,为什么到今天才蓬勃?

新客户越来越难找到,精心对待老客户成了企业逆势而上的秘密,或许超级推销员该出局了。

上任2个月,20%读者增长,Growth Editor 是何方神圣?

纽约时报任命 Growth Editor 的两个月后,她所在的用户发展小组,为纽约时报带来了20%的读者增长。

读者来函:偏左的我和偏右的爸妈如何相处

“我以后都不会告诉你们了。”

读者来函:选举之后,一个香港90后的迷惘剖白

我们这代人究竟有没有真正快乐过?我追问着我的前辈、老师、朋友、比我年轻的,他们都没有答案。

读者来函:回应“美丽性教育”,看似浪漫开明,实则父权

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观察身心感受的变化,也愿意和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及体悟,性何必教。

Snapchat 怎样挑战脸书(一):重新定义社交

Snapchat以照片代替文字,以好友圈代替朋友圈,以转瞬即逝的当下互动代替一本正经的名片交换……它正重塑社交的身份:能代表你的,不再是你“做过的所有事情” ,而是“正在做的事情”。

读者来函:我在健身中心的噩梦三步曲

健身中心在合法与误导之间经营,无怪总是有消费者掉进“迷魂阵”。

Your Opinion:骑上“两岸”的墙头看一看

上周推出的“台湾人在大陆”系列报道,激起两岸回响。观点纷纭,有人说“做个过客会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

Your Opinion:优雅谈「性」,从容教育

性观念保守的华人世界,牵涉人权、性行为健康、责任、价值观、人际关系、性取向等诸多方面的性教育,该如何进行?

Your Opinion:「不涉政治」,表面文章?魔鬼细节?

台湾高校被揭签“一中承诺书”,惹舆论风波,更遭教育部调查。不论真心或意假,“不涉政治”的承诺最好反应了两岸交往的困境。

读者来函:回应洪晓娴对家计会性教育的疑惑

我们鼓励青少年不论男女,都应该重视身体的自主,亦肯定性关系愉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