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编读手记

Your Opinion:中港之间,无处安身的内地生

夹在中港之间的内地生,一次次被推上矛盾冲突的风口浪尖,“大陆人”的身分是一种原罪吗?他们又该有如何自处?

端传媒实习记者 刘卉 整理

刊登于 2016-12-17

#编读手记

2016年10月28日,香港大学,两名学生在民主墙前伫足。
2016年10月28日,香港大学,两名学生在民主墙前伫足。

编按:

古语云:识睇梗系睇留言。翻译成国语就是:外行看正文,内行看评论。

专栏 Your Opinion 精选重要报导、争议话题底下,读者的评论、来信、或者获得授权的个人脸书感言,整理成文并发布。让更多人可以读到你的观点,被你启发。为忠于读者本意,我们不会修改原文的简繁体、用词与标点符号。

欢迎你继续在端APP网站写评论,在端的Facebook留言,或者写信给我们editor@theinitium.com。我哋实睇,一条都不会走宝。

陆地面积不到北京十六分之一和上海七分之一的香港,吸引了数量庞大的大陆年轻人。他们把自己称作“港漂”,有背井离乡、在外漂泊之意。年轻、有学识的港漂,近来愈趋积极参与香港政治。其中,来港留学的内地生是引起最多争论的群体。在中港交流的困局中,内地生一直扮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既有着自我定位上的迷茫,也有着旁人目光带来的压力。

今年年初,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民主墙上,内地生与本地生打了一场激烈的笔战,争论的焦点就是“香港到底属不属于中国”。中国大陆的《环球时报》赞扬几名内地生“用自信的话语体系,在香港高校中的辩论平台上实现了轻松碾压”,而香港人则骂他们是被党国洗脑了的“五毛”。

两个月前,香港大学“微信红包门”又开启了新一轮骂战,风暴的中心是来自大陆的港大研究生朱科。朱科在研究生会的选举中当选,但被揭发曾于选举期间分别在155人和497人的两个微信群中发出总额80元的红包,引发了“是否贿选”的激烈争论。

端的读者中,很多都有移民经历,也有许多港漂。香港内地生与本地生频繁的论战似乎是中港矛盾的一个缩影,引起了很多共鸣。内地生应当有怎样的身分认知,又应该怎样面对彼此的文化差异?这是许多夹在中港之间的人们所面临的困境。我们精选了相关几篇报导中读者的留言,一起来听听大家怎么说。

燃烧的民主墙上刻下的是谁之过?

“我认同中国,不喜欢共产党,但不会刻意跟它反著来。”民主墙论战的主角汪煜这样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内地生和本地生都是一样的,他不懂香港同学的愤怒来自于何处,他说:“说到底都是中国人”。

林雲暮:是想強調「愛國不愛黨」嗎?問題這類人依然是中國民族主義者,例如國粉跟統派,而中國民族主義者的特性就是主權>人權,在面對香港台灣西藏新疆自主問題上,這些人只會跟中國政府站在同樣高度反獨立,所以你說他們是本土派我可不同意,這些人不過是另一種中國霸權的幫兇。以及也有中國人是不愛國的,「你國」會成為中國的網路流行用語也是如此,建議作者多去接觸。

簡單的說「愛國不愛黨」人士雖然平常宣稱自由主義者,但一遇到領土問題就馬上愛國小粉紅原形畢露。你與其勉強的把這些人視作自由主義者,還不如正視一下中國也有主張獨立跟反中的人士存在。

Sicong Zou:内地学生经常说,香港人不了解中国,妖魔化中国,应该多去了解一下中国。我觉得内地生才应该多去了解一下中国,不要有了自由了解中国的环境后不珍惜。

‪不要在布尔乔亚的同学群中了解中国,不要在精致利己的“精英”生活了解中国,不要在五毛和美分(编按:崇美者)的摩尼教二元对立中了解中国。

‪香港人或许确实不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进步,不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兴盛等等……

‪但请仔细看看,民主墙上对于中国政治制度、新闻环境、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指控,或许是肤浅的,没有体系的,但就是真实的。

‪被打脸不好受,每个人都是这样,但请把自己作为个体,和政权、和族群、和国家剥离开来,去面对历史、面对现实。甚至你觉得他们是肤浅的话,那么去挖掘历史,去挖掘现实,不要当鸵鸟,不要自欺欺人,没有意义。

‪我在香港大学遇见的想去了解中国的香港学生,比大多数中国学生了解中国不知高到哪里去了。我刚刚来港大上学的时候,去听讲座,老是碰见几个本土的香港学生,他们关心六四,关心刘晓波,关心谭作人,关心人权,关心个人尊严,他们在港大,去听浦志强的演讲,去听钱钢关于中国新闻史的课程,去参加很多中国治理的讲座和论坛,可以清晰地阐述自己对中国从亲近到疏远的过程,比如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的豆腐渣工程,政府对维权人士的打压,就是一个认同最大的转折点——

‪这些东西,普通中国大学生,几个人知道?几个人关心?几个人看到这种事情会长久关注,义愤填膺?几个人不是知道这些事不能说不敢说?

‪——整天说什么香港大学生的民主是“文革”,我就问一句最简单的,你们作为“了解中国”的中国学生,你们对文革除了一个“十年浩劫”,“红卫兵”、“武斗”以外,还知道什么?文革有哪些复杂性,有哪些事件,你们知道吗?理解吗?在香港这种学术自由、出版自由的地方,那么多的文革著作,你们去看过吗?

‪不了解没关系,那就请不要动不动说别人是文革式的民主,不要动不动声称自己了解中国。

港大研究生校委选举因「红包事件」引发贿选争论。
港大研究生校委选举因「红包事件」引发贿选争论。

Aqua Jack:這就是大力引入外來人士的後果 本來外來族群跟本地族群一定會有核心糾紛存在 這也是為何本地保護主義呼籲越來越強烈的原因.

Sarah Un Kuan Wong:識不足則多慮,威不足則多怒。戾氣當頭,對人不對事,一概抨之,用楊絳先生一句,讀書太少,想得太多。

Pak Him:靠在權力一方講說話打臉秒殺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並不需要多大智慧和勇氣。有勇氣換位思考, 跳出人人皆知的實然框架討論應然問題,做好隨時會被說服的心理準備,才來自詡自信。

Kelly Zou:到了香港,總是跟內地人抱團,還對香港發生的事情不關心,只想怎樣做到人生的勝利者,毫無公眾興趣,不如不要到香港來?以後去了美國也不過就是鍍金然後回國賺錢。所以說,土豪這個詞很適合這些人。並不是所有中國人都這樣,不過強調共性的中國文化和強調個性的西方文化訓練出來的就是面目模糊的中國人和個性鮮明的西方人。

Radium Zheng:我觉得很多中国大陆大学生,包括在外留学生好像都很“老”。他们总是觉得别国青年天真,觉得自己才是懂得道理。他们很尊重建制,认为要改变先得服从体制,要在体制内获胜。殊不知年轻人的特点就是反体制,大学生尤是 。其实,这不就是老一辈人看新一辈人的态度么?这些人是不是未老先衰了?

“红包”背后是文化差异,还是无法消解的偏见?

重要的是港中矛盾一次又一次在各種大小事件裡惡化下去,渾水越攪越爛,且不會回頭。

by Wyman Chow

Yauchu:這場爭論毫無疑問是文化差異所造成,因近年來中港矛盾而某種程度上更加受人關注。以文章角度出發而相信朱同學並無意賄選,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惹人注意是如何造成的這種“無意”。在內地生所接受的教育體制中,基於西方制度的民主選舉只是一堆在政治書本中的抽象名詞,對於選舉的重要性或者說制度的重要性更加無法體會。自小的班委選舉到大學裡學生會選舉多以老師,甚至以領導所指名任命,真正的民主選舉過程基本並未曾參與。自然而言亦不會將選舉認為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朱同學會認為選舉期間發紅包是一場“遊戲”也就不足為奇。

rivers:近年來因為中港問題,本地生和內地生矛盾重重,也聽聞過有本地生一獲知對方是內地生,在不交流的前提下就馬上和對方劃清界線。文化交流本來就不是單方面,而是要靠雙方溝通。如果本地生一直內地生持排斥態度,哪怕那個內地生再努力再想融入,他也始終被排斥在外。比如質疑者提到朱科疑似參與很多親中活動,除了朱科個人因素外,有沒有可能跟比起本地團體活動,朱科作為內地生的身份沒有收到親中團體的排斥有關呢?又比如,如果有相熟的香港學生在交流中知道這種文化(朱科的質疑者就表明他一點也不知道這種發紅包的文化),在選舉前提醒過朱科這種文化差異,朱科又會不會繼續發紅包呢?

不同文化之間必然有文化差異,但文化差異絕對不是斷絕溝通的藉口。大學本來就是提供多元文化學術交流的平台,但港大近年的政治氛圍和本土意識已經嚴重阻礙這種文化交流。我個人不是反對本土,我也反對大陸文化影響香港,但我不認可為了堅持本地和香港文化而對所有大陸的人和事物打上政治標籤,然後拒絕文化交流,然後一有這種文化差異造成的事件就把責任推到內地生身上。向內地生宣傳香港文化,本身就是在捍衛香港文化的獨特性。優秀文化的獨特之處在於他不是僅僅受某個地區的人的認可,而是受到這個地區外的人的認可。

jamesfung:你可以把這件「小事」說成是文化差異。 但正正是這樣的文化差異,產生了中國和香港兩套不同的制度。相於像我一樣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以任何利益去干預選舉,甚至只是引起干預選舉的嫌疑,都是絕對不能接受的。選舉就是以文明和公平的方式去量度社會不同意見的強度,進而分配權力。 如果說因為轉發短訊會引起不便,要給「勞務費」,「受人錢財替人消災」,這不正正是分金錢或利益去干預和操緃選舉嗎?同樣的規則,在美國一樣適用;這可是公平選舉的普遍原則呀! 朱同學說要捨香港投美國,根本無保於事。 問題不在於中港矛盾,是在於現今中國的文化,並不尊重和遵守其他國家/地方的文化和行事作風。 甚至一些國際通用的普遍原則,亦是慣常的無視。 發生事情後,便諸多藉口為自己解釋。 中國人在世界其他地方引起的紛爭,其實也是這一套「中國式邏輯」的問題帶來的。話說回頭,我不相信中國的文化本來就是這麼野蠻霸道。 只是在中共的摧殘下,中國本來為人稱羨的儒家傳統,尚優文化,又有幾多可以保留到呢? 觀乎我們的內地留學生,實在不勝唏噓。

Wyman Chow:無論你們相信與否,微信紅包在中國大陸的含義跟玩次小遊戲或投個石子一樣沒什麼區別。就好像無論中國人相信與否,支那一詞在香港部分人看來講講也沒事,不認為有侮辱到誰。

但結果就是本意無意賄選,但賄賂印象留在眾人心中。青政講支那無意刺激誰,結果大批人被刺激到去游蕙楨臉書辱罵。那麼起因本意這時候真的還重要嗎?重要的是港中矛盾一次又一次在各種大小事件裡惡化下去,渾水越攪越爛,且不會回頭。

夹在中港之间的内地生,该向何处去?

陈辰是一名普通的内地生,来港几年粤语讲的流利,也很好地融入香港的生活之中。然而2014年的雨伞运动,让他意识到了“站队”的迫切性,中港之间的矛盾与对立,让他再也找不到一个立足之处。他选择走上旺角街头与香港人一同游行,可是“大陆人”的身分却又让他恐慌,“每一个毛孔都可以感觉到别人的目光”。

香港有的是卡在中間的人,不僅是才來幾年的陸生。

by Sze Hiu Fai

Lam Cheuk Ho Roy:北風與太陽的故事,只是這些內地生不知道,自己是給北風吹來的沙石。

朱信荣:一方面,在最激进的本土派看来,“来自内地”或“来自中国”仿佛原罪一般的身份,无法摆脱,这种意识里就设下的偏见,如同内地民众固化的对外部世界的一些成见一样,只会拉远彼此的距离。另一方面,谁是香港人?谁又可以成为香港人?如何才能成为香港人?这些问题的答案持续模糊,所谓“本土”,所谓“核心价值”,依然都是白纸一张而已。也许有一句话不无道理:许多人以为他们在思考,其实只是在重新整理自己的偏见而已。

耀爺:在香港人角度看強國人,只覺得他只會跟隨黨的立場及口徑,我作為土生土長香港人,希望香港社會能承繼自由,自主傳統。你要搵(编按:赚)人民幣,你講普通話,用簡體字,緊隨黨路線及口徑, 爭取自己利益是你的權利及選擇,但也請尊重別人選擇及取向,不是所有人都將未來押在中國大陸上而放棄整個世界。

Kelly Zou:不錯。對話是起點,也是終點。reconciliation(编按:和解)是東方文明欠缺的一塊。最終的最終,不管香港獨立與否,民主與否,都要和中國做reconciliation。

upning :作为一名曾经在香港工作了1年的内地毕业生,见证着占中和雨伞,从星星点点到烈火燎原。一开始,我自认为是理解他们的诉求,因为他们当时所说的,从法理和情感上,都是合理的。但慢慢地,我看到了他们一步步的转变,也看到了这种如无头苍蝇般的本土化转变给香港在经济和文化上,带来的伤害。从一开始,我很难也不愿意真的融入到香港本土人的圈子里;一直到后来,我只是把香港当做一个不需要翻墙的信息获取点,对于本土所发生的任何一切已然失望。Anyway,两地人民的感情,是着实地被捅了一刀。

Sze Hiu Fai:諗得太多?這句「佢已經好香港人」實在有太多的潛台詞,竟讓我想起「脫北者」這個詞。背後雖然有「你已是我們的一份子」的認可和善意,但同時是對他另一部分的完全否定,就是他來自大陸的那個部分。如果他今日可以毫無障礙地投入香港人這個身份,這無疑是另一種自貶。明明在日常生活裏到處感受到被排斥的人,最糟糕的是你的被排斥不是基於價值理念,而是基於個人生命歷史引發的聯想和情緒,如何會是「諗得太多」。但有一點大概可以多少安慰他,排斥人者未必不用遭遇尷尬和自我詰問。香港有的是卡在中間的人,不僅是才來幾年的陸生。

Terry Meng:偏见和偏激蒙蔽了太多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深究非黑即白的好与坏,偏执的盲目追求政治诉求放弃接受教育的机会。希望楼上这些满怀浪漫主义色彩的港人,满怀偏见和偏激的年轻人都还是这样对社会保持这样的愤怒和失望。

游戏都是有规则,博弈的时候先看看自己有什么筹码。要不自己先卧薪尝胆,提高姿势水平先?其实所有东西都和大陆香港好坏没太大关系,关键在于你用什么心态去看发展,以及什么心态去面对,去做决定。

Serrini: (编按:节选自梁秉钧<座头鲸来到香港>,2009)

「這兒是個善忘的城市

他們都不大看得起自己

老覺得該沒有甚麽大事會在這兒發生

只是偷偷慶幸撿到便宜

順便出海偷瞄幾眼

明天在飯桌上炫耀兩句

這就够了

日常生活不要超過保守的尺碼

吃飯不要用太大的碗

若要游泳

兒童池就够了

需要甚麽請先填表

有甚麽計劃請排隊輪候

有電話進來先耍你兩手

你這樣闖進來是太不守規矩了

不過也沒有人出頭批評

他們都等着看看有沒有什麽好處

能否分到一杯羹

折扣優惠買一頭吹氣的小膠鯨魚

分期付款買一角海景

在世界大事的旁邊

拍一個照 」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端传媒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