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美國
白紙落地之後
在美國、歐洲、日本和香港,行動者們學習議題設置、長期建設公民社會的能力。
台灣、芬太尼、氣候,「戰術緩和」的拜習會談了什麼?|Whatsnew
雙方領導人會晤營造出的熱烈氛圍要明顯高於實際上達成的合作和緩和效果。
評論|
在「算力即國力」的今天,美國最新的技術封鎖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壓力?
美國選擇在「習拜會」之前發布這個重磅炸彈,完全不考慮中國可能的反彈,就是釋放出「別的都可以談,芯片免談」的信號。
評論|
美國汽車工人大罷工的勝利:困境中的工會,如何取得歷史性的成功?
汽車工人聯合會此次並不止要求提高工人待遇,更是針對種種分化工人、削弱工會力量的做法進行了反制。
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監管峰會在英國召開,達成了什麼共識?|Whatsnew
會議特別指出,人工智能有加劇虛假信息傳播的風險。
發布首款「碳中和」產品後,蘋果仍遭遇「漂綠」質疑|Whatsnew
或許值得反問的是:碳信用項目是否真的有效?項目本身的環境價值是否有被誇大?
科技產業從業者談美國出口管制新規:為什麼說此次技術管控程度超出想像?
對於半導體芯片企業戰略和風險偏好,會產生長遠甚至是永久的影響。
消失的巴勒斯坦人:美國輿論場裏的殖民主義幽靈
對一場巨大的人道主義危機和潛在的屠殺熟視無睹,這是美國精英階級的一次集體道德破產。
頒AI晶片新規引顯示卡價格暴漲,美國旨在強化對中國科技代差|Whatsnew
中國如果想要在這一領域完全自主,那麼依舊需要高風險、長時期的自行積累。
美國衆議院的權力危機:學不會做執政黨的共和黨,如何應對本黨內的極化矛盾?
現下的美國國會,任何一個議長作為權力的中心,都需要解決兩個問題,就是兩黨之間的矛盾,和本黨內部的矛盾。
好萊塢編劇罷工大結局:觀眾新體驗,花更多錢換更少內容,並被迫看更多廣告?
再成功的勞資談判,能夠爭取到的還是僱用期間的待遇,並未改變整個影視產業絕大多數職務帶有的「零工經濟」本質。
【現場】從百年一遇到「一年一遇」:紐約大水,住在地下室的他們還沒準備好
政府給災民的颶風週年「紀念品」,仍是倒灌的廁所馬桶水。
1
...
14
15
16
...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