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是公共服務的重要一環,我們的即時報導一直免費,幫助你和身邊人獲得最新的準確資訊。然而報導不是憑空而降,有會員付費支持。今天加入端傳媒會員,可享8折,暢讀全站內容。
美國東岸時間7月13日下午,特朗普在賓夕凡尼亞州(台譯:賓夕法尼亞)競選集會演講期間遭到槍擊。現場影片顯示,特朗普馬上蹲在講台後方,後在特勤人員以人盾方式護送下離去。特朗普在離場時,可見右側耳際及面頰有血,但仍高舉右手握拳揮動。槍手後被特勤局反擊小組成員當場擊斃,現場觀眾至少一死兩傷;目前槍擊事件正循「暗殺未遂」方向進行調查。
據美聯社報導,當時特朗普正向民眾展示跨越邊境的數字,並稱「看看發生了什麼。(Take a look at what happened)。」據 Politico 刊出的現場畫面,現場突然傳出槍聲,特朗普並未即時反應,但及後即用手摀住右耳。據直播片段可見,現場至少有三下槍聲,至少五名特勤人員衝上台以身軀保護特朗普,大叫「趴下!趴下!」講台後的民眾亦恐慌馬上蹲低,傳出大量尖叫聲。
特朗普其後在其創立的社交平台 Truth Social account 發文,表明自己被子彈擊中右耳上方,「當我聽到嗖嗖的聲音和槍聲,我立即知道事件不對勁,然後馬上就感覺到子彈擦開我的皮膚。」
特朗普競選團隊其後發出聲明,表示特朗普沒事(was fine),又感謝執法部門和急救人員迅速採取行動,指出特朗普正在當地醫療機構接受檢查,隨後再公佈更多細節。
據 CBS 援引兩名消息人士指出,槍手手持步槍,懷疑其在特朗普約182米以外的集會封鎖區的高架結構上進行射擊。一名目擊者向 BBC 指出,當時在特朗普發表演說約五至七分鐘後,「我們注意到有一個人正在爬上我們旁邊建築物的屋頂,距離我們 50 英尺,」他又稱他和朋友指着那人,試回提醒現場保安人員的注意。
另有一名目擊者向 BBC 表示,「我聽到了聲音。我聽到了槍聲」,然後會場的人群相繼跑向出口。她又表示,鑑於當前的政治氣候,對槍擊事件發生不感到驚訝。
這次事件是美國相隔43年後再有總統或總統候選人被試圖暗殺。1981年,美國時任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台譯:雷根)在華府希爾頓酒店外遇刺,列根的胸部被一顆反彈的子彈擊中,肺部被擊穿。而針對總統的政治暗殺中,最著名的是約翰·F·甘迺迪遇刺案。1963年11月22日,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在經過德州達拉斯迪利廣場時被槍手奧斯華(Lee Harvey Oswald)伏擊,身中兩槍在車上死亡。
拜登譴責行為,指是次暴力事件聞所未聞
在槍擊案發生後,拜登在特拉華州(台譯:德拉瓦州)一個會議中心發表聲明,指自己已經知悉事件經過,但由於特朗普正在就醫,暫無法跟對方聯絡。他並指出,美國絕不容許有這樣的政治暴力發生:「底線是,特朗普的集會本應能夠和平進行,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在美國發生這樣的政治暴力或暴力行為是聞所未聞的。這是不恰當的。每個人都必須譴責這種行為。」
而被問及特朗普是否政治暗殺(assasination)的受害者時,拜登說:「我知道的還不夠多……我有自己的看法,但我沒有任何事實。」
而副總統賀錦麗也在社交媒體發表聲明,感謝現場特勤人員及救護人員的迅速反應,並重申美國不容許類似的暴力事件發生,「我們應該譴責這種令人髮指的行為,並盡力保證不會有更多暴力行為發生。」
前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透過社交平台 X 表示:「凱倫(Karen)和我正在為特朗普總統祈禱,並敦促每個美國人加入我們。」眾議院議長麥克約翰遜(Mike Johnson)也在
X 上發文表示,他正在為特朗普祈禱。
FBI 定調事件為「暗殺」,指20歲槍手已註冊為共和黨選民
當地時間晚上11時45分,賓夕凡尼亞州警察和聯邦調查局(FBI)舉行聯合新聞發布會交代案件最新詳情。
聯邦調查局特工凱文·羅傑克(Kevin Rojek)指,事件為針對前總統特朗普的一場暗殺。FBI 已確認槍手名字為Thomas Matthew Crooks,20歲,來自賓夕凡尼亞州。據該州選民登記記錄,槍手已註冊為共和黨選民(registered to vote as a Republican)。
據其目前評估,槍手在屋頂開槍,但未確定其行兇動機,而事前亦無收到具體威脅。羅傑克又對槍手能連續發射多番子彈感到驚訝(It is surprising)。
賓夕法尼亞州警察局的喬治·比文斯(George Bivens)則表示,目前已確認死者及傷者身份,均為成年男性,但未準備公布其名字。其又稱讚集會現場警察表現「英勇」。
另外,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亞歷杭德羅·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在聲明中表示,國土安全部「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槍擊行為,該部門正就事件進行調查。
特朗普離開賓州能自行下機,將如期出席共和黨大會
在距離事發後六小時,7月14日凌晨,特朗普搭乘專機抵達新澤西州(台譯:紐澤西)紐華克自由國際機場。從其助理於 X 發布的影片可見,特朗普能自行下機,而周邊保安明顯增強。
白官則表示拜登已與特朗普通過電話,但沒有透露電話具體內容。當地時間週日上午,拜登將在白宮與國土安全與執法部門官員開會。
目前,外界仍未知兩位候選人後續競選活動會否受事件影響,不過拜登競選團隊的一位官員表示,他們正在「暫停所有對外通信,並儘快撤下拜登競選電視廣告。」
特朗普競選團隊和共和黨全國委員會(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則於晚間發布聲明,表示下週在米華基(Milwaukee,台譯:密爾瓦基)舉行的共和黨大會將如期舉行。特朗普依然會參加這場會議,並被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
網民翻出拜登曾言「是時候瞄準特朗普」; 中文網路有人提陳水扁事件
不少網友將槍擊事件視為特朗普競選總統的機會。
在社群平台 X 上,拜登與槍擊案的聯繫傳得沸沸揚揚。紐約時報記者 Kenneth P. Vogel 曾於7月8日報導,拜登在私人電話中對捐贈者說:「It’s time to put Trump in the bullseye.」(是時候瞄準特朗普了)。
然而,槍擊事件發生後,這句話被拎出來重新解讀,大量網友認為這是拜登倡導對特朗普實施暴力。截至目前,Kenneth P. Vogel 這條推文已被瀏覽230萬次,轉發多達1.4萬次。儘管拜登本人在X平台表達了對這起暴力事件的譴責,但不少網友留言指責拜登,認為正是他長久以來針對特朗普的暴力言論致使槍擊案發生。
X 平台上也有不少網友認為特朗普的臨場表現臨危不亂,在發生槍擊後,仍然高舉雙手沉穩的喊出「fight!fight!」來自外國網友 @maxpescatori 的評論收穫5萬點讚:「特朗普中彈後仍然比拜登走得平穩。」
而民主黨選民則攻擊特朗普「自導自演」。有人逐幀影片分析認為「特朗普在槍擊前一秒快速用右手觸碰了右耳」。也有人放大槍傷照片,認為這是假血膠囊。
在中文網路上,人們將特朗普遭遇槍擊與台灣三一九槍擊案作比。2004年,時任台灣總統陳水扁在競選活動時遭遇槍擊,腹部受傷。外界認為這次事件對當年台灣總統大選有相當大影響,最後陳水扁以0.228%差率勝出。
【2024年7月14日美國東部時間0300更新:最新進展及網絡輿論】
这篇错别字貌似不少,简单看了下就有两个了!一会里根一会列根的!
虽然从来不是川粉,但不得不承认特朗普是一个嗅觉极为敏锐的政治动物。在确认自己没事后马上挥拳摆pose。这一刻他在共和党选民心中已经可以比肩保守主义的理想里根了。
跟三一九還是有很大不同,Trump現在處於上風,就常理而言沒必要用這麼高風險的方式爭取選票。反倒是Biden的回應有點奇怪:對政治人物/候選人的暗殺在美國政治史上並不是什麼前所未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