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美國總統拜登發布一道關於新美墨邊境的庇護禁令,以熔斷機制阻止大量移民湧入。
根據行政令,在七日內,當每天平均非法入境者達2500人時,當局就會停止對移民提供庇護;直至連續三周人數低於1500人,邊境才會重開。但自拜登2021年1月上任以來,美墨邊境日均逮捕人數均超過門檻。根據美國邊境巡邏部門4月最新數據,日均逮捕非法入境者人數高達4300人,這也是說行政令已即時生效。
去年,約200萬人非法穿越美墨邊境尋求庇護,美國共計收到逾92萬份庇護申請——比起10年前的數字大幅激增12倍;共和黨人多次批評拜登讓移民「入侵」。而美聯社形容,此法令是拜登上任以來,為控制邊境人數採取過的「最激進的單方面行動」。
據法令,絕大部份非法入境者會在數小時至數天內,被驅逐出境或遣返回墨西哥,且面臨五年內不得進入美國,甚至刑事起訴等後果。美國國土安全部同時表示,無成年人陪同的孩童、人口販運受害者、患有嚴重醫療緊急情況及事前利用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程式申請庇護的人並不受此限;但南加大法律教授Jean Lantz Reisz 擔憂,這類「豁免」會增加絕望的父母單獨將子女送過邊境的風險。2020年COVID-19相關的邊境限制(被稱為《第42條法案》)生效期間,就有類似的庇護申請禁制和未成年人豁免令,致使當時獨自跨越美墨邊境的未成年人數量激增。
在新法令運行後的第一個週五,美國邊境巡邏隊逮捕了3100人,比過往日均被捕人數少了20%。一名高級邊境官員向路透社表示,說數字下降成為趨勢言之過早,但現象表明「可能會取得一些早期成功」。
不過,禁令在實際操作上仍面對許多問題,包括墨西哥政府配合的程度,例如在新措施下墨西哥願意接收多少來自其他南美國家的非法移民,以及美國當局如何處置來自遙遠且不合作國家的移民——當中包括近年數目不斷攀升的華人「走線客」。
根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的統計,2023年有超過37000名中國人非法穿越邊境到美國,同比增長10倍。過去十年,約3分之2人在驅逐出境程序期間獲得庇護,得以留在美國。紐約資深移民律師劉汝華向端傳媒表示,目前法令執行時間不長,華人走線者又相對拉美裔的少,故未見法令對群體造成很大影響,但她認為禁令確實令走線者失去入境的渠道。
「不管是華人也好,還是南美洲來的也好,都是一樣的。他們有迫害、有故事,但是需要機會來講述,現在連這個機會都沒有了。」
要留下來:申請庇護、偷渡或自首
目前,走線客在美國申請庇護有兩種路徑:一是合法過境申請庇護,二是偷渡後自首。
2023年5月11日,拜登發布「511規則」,希望減少庇護申請者偷渡。規則要求入境者使用手機註冊CBP One應用程式,主動約見移民官員面談,合法越境,進入美國申請「主動性」庇護(affirmative asylum)。
然而,CBP One 執行至今,預約其實更像抽簽。據國際特赦組織研究報導,該程式只有英語、西班牙語、海地克里奧爾語(Creole)三種語言,對於其他族裔來說閱讀成本巨大。此外,該程式每天有1450個名額供預約,但七成機會都是隨機分配,這表示移民者們需要每天刷新預約,直到得到分配為止,而人們往往需要在墨西哥邊境停留三個月以上。
據哥倫比亞新聞網取得的聯邦政府內部文件顯示,截至今年年初,透過CBP One的申請庇護的人數已超過6430萬人,但實際獲批者卻不到45萬人。
所以,等不到、錢不夠的人就只好想盡辦法先進入美國,再想辦法留下來——有些人從此在美成為「黑戶」,有些則守在邊境路邊,等待着移民官員的到來,然後自首。
非法越境的人會進入邊境拘留所,或走線客們常說的「移民監獄」。走線客會在在那邊與移民官進行「恐懼面談」,若展現出可信的恐懼,則能夠快速進入申請庇護程序。在禁令生效前,因為拘留所位置有限,走線客們往往會在幾周內就得到與移民官的面談機會,審核是否符合庇護的條件。
走線客要留下來越來越難
到了庭上,偷渡入境者需要提出尋求庇護的原因,出示證據。當中固然會面臨法官很多質疑,包括為什麼不按合法程序進入美國等。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申請庇護的人士中,最終大約有五分之一人勝訴。據美國司法部統計,在拉丁美洲國家中,薩爾瓦多申請庇護的人數最多,危地馬拉和洪都拉斯次之,人數約三萬人左右,但最終這些國家的庇護成功率都只有個位數,墨西哥亦只有4%。
相反,雖然中國公民每年進入美國邊境的人數比拉美洲國家少很多,但是通過庇護的概率其實很高——在2023年,六千餘中國公民向美國政府申請了庇護,有超過半數都順利拿到庇護資格。
這與庇護申請的核心原因有關。庇護旨在保護那些因為其政治觀點、信仰或活動而在本國面臨迫害的人。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將迫害的範圍包括種族(如藏族、維吾爾族)、宗教(法輪功也被計入為宗教)、國籍、如因為疾病、性取向遭受迫害等特定社會群體的成員身份,以及政治觀點。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目前已經停止,但曾經因為該政策而受到身體迫害者,仍然可以以此為根據申請庇護。
不過,近年中國華人走線客大多來自中下階層,他們未必受到政治迫害,但都對中國和自己的未來失去希望。而對於這些人來說,前人的經驗讓他們對赴美充滿信心——只要進得了美國,就能留下來。
中華全國僑聯海外法律顧問、芝加哥移民律師王志東向端傳媒表示,「在過去的五年內,無論是等待開庭,還是打官司打輸了的華人,真正被遣返的都很少很少。」
這牽涉到移民局大量的工作和成本問題。比如當局必須先確定當事人的居住地,安排人手時間進行突襲逮捕。而對於來自遙遠國家的移民,又很常要由飛機遣返。如今非法移民數量日高,執法遣返的成本也就變得異常高昂。
但這些情況很可能隨時改變。今年5月,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聲明,表示北京願意與美方在移民執法上保持對話合作,「共同打擊跨國走私活動,遣返非法移民」。美國國土安全部長馬約卡斯(Alejandro Mayorkas)於同年4月,在美國眾議院預算聽證會上表示曾「接觸」中國同行,又稱已經有一架驅逐航班飛往中國,為「多年來的第一次」。
事實上,中美一直都有就遣返非法移民的問題上合作,但因2022年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令中美外交關係緊張,即時中斷多項合作。至今年5月,中國駐美使館發言人在回應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對與美就非法移民遣返問題合作持開放態度。美聯社形容,兩國已悄然恢復遣返合作。
遣返道路已經打開,走線客或留不下來,而拜登的新禁令則讓新的走線客很難進來。
禁令中,入境者必須在入境時通過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的初篩,過程中他們必須「主動表現出恐懼」(Manifest a Fear)——展露自己害怕被強行送回面臨迫害的國家——才能留下來。而即使通過初篩,移民又需要展示「合理的可能性」(Reasonable Probability),這一要求幾乎與在移民法庭上聽證會所需證據標準一樣。
要求受到美洲移民倡議中心(Las Americas Immigrant AdvocacyCenter)和難民及移民教育法律服務中心(RAICES)等移民支援團體批評。團體指出,對於移民來說,他們剛剛逃離原居國迫害、越過邊境,生理上既飢餓疲憊又害怕,很難馬上展現對遣返的恐懼。而當局又將移民尋求律師諮詢的時間由24小時縮至4小時,緊絀的時間擠壓了移民獲得法律諮詢的機會,更不用說請律師代理,被遣返的機率也大大提高。
「跳板」拉美走線國家開始動起來
拉美走線的沿途國家也已注意到中國走線者的足跡。在庇護禁令發布兩週後,厄瓜多爾外交部宣布暫停中國旅客免簽的待遇,從7月1日開始生效。
聲明中,外交部表示近期超過50%的中國旅客在進入厄瓜多爾後,沒有通過「正常途徑」離境,也沒有在獲准停留的90天內離境。這些人要不以非法停留留在該國,要不通過「非正常路線前往西半球的其他目的地」。
厄瓜多爾是拉丁美洲僅有的兩個對中國公民免簽入境的國家之一。對走線客來說,它就是進入美洲,開始走線的第一步。隨著過去幾年華人走線客數目驟增,厄瓜多爾已經發展出許多便利華人走線客的找換店﹑餐館﹑蛇頭中介等,是走線「產業鏈」的開端。
2023年,厄瓜多爾國家統計局統計顯示,中國公民進入厄瓜多爾總數為48381人次,但有一半人次(24141)未以正常流程離開。根據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統計,2023年美國與墨西哥邊境沿線遇到的中國入境者為24314人。這一數字與在厄瓜多爾的非法離境者人數幾近重疊,足見這條「線」上人數之多。
華府智庫尼斯卡寧中心(Niskanen Center)移民政策分析師 Gil Guerra 認為,取消免簽的決定將以「無法預測的方式」,改變中國移民前往美墨邊境的路線。
另一對中國免簽的拉丁國家為蘇利南共和國(Suriname)。但由於它距離美國更遠,途中亦要穿過更多叢林沼澤,危險程度更高,路線一直未被走線客選擇。非營利機構太平洋協會成員Joe Moschella在推特上描述道, 「這條路將更長,也沒有既定的支持途徑」。
華人走線者的數量是否會就此銳減,尚未可知。
移民議題成焦點,庇護禁令是選前的「臨時抱佛腳」?
「他們處於很尷尬的境地,美國又進不來,墨西哥又不能停留很久。」劉汝華律師認為,新禁令讓移民處境尷尬,「如果是真的受迫害,能夠提出理由,但是因為沒有名額的原因,沒辦法講述自己的這些情況,那確實存在一些問題。」
「白宮的拜登也是臨時抱佛腳,」劉汝華律師對端傳媒說。
新一屆總統大選即將在11月舉行,移民問題在選民關心的議題佔很高位置。今年2月,《華爾街日報》曾進行全國民意調查,發現有兩成選民現將移民問題列為最關切議題,取代在去年12月調查時居於首位的經濟問題。另據華盛頓特區調研公司Morning Consult研究顯示,66%的美國選民表示移民問題對「非常重要」,比2022年11月上升了16%。
「所以說他(拜登)不得不處理了,你不能老讓特朗普把這個議題佔據很大的優勢。」 劉汝華說。
以往,移民問題一直是前總統特朗普陣營主打的議題。特朗普在任期間一直對非法移民實施「零容忍」政策,包括曾實施多項被廣泛批評為侵害人權的政策:驅逐非法越境的成年人,強制將其與子女分離,實施「穆斯林禁令」(Muslim Ban)等。另外在2020年3月疫情爆發期間,特朗普援引《第42條法案》,藉原賦予當局控制疾病蔓延的緊急權力,在邊境驅逐移民;該法案實施至2021年1月,累計近40萬人被驅逐或拘留。
在今年的造勢大會中,特朗普誓言如若再當選總統,將在上任第一日就封鎖邊境,進行大規模「驅逐行動」。此外,其團隊又提出嚴厲打擊移民措施,包括建造大型移民拘留營地、關停庇護申請等。特朗普的前白宮助理、邊境管控工作的總設計師 Stephen Miller 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特朗普將動用聯邦的強大力量,實施最大規模的移民打擊行動。」
儘管特朗普提出的移民政策藍圖備受批評移民倡導組織,又在2020年的大選中落敗,但特朗普對於議題設定(agenda-setting)的影響力猶在,令拜登不得不回應對於移民問題有強烈意見的選民。而拜登在移民問題上「溫和」的表現,也讓支持者在四年間對其失去信心。
四年前,拜登上任曾承諾要採取更人道做法對待非法移民。於是在2020年民主黨制定的政綱中,出現了不少增加合法移民途徑、取消移民拘留制度等有利於移民的規定。但四年過去,非法跨越邊境的人不減反而激增,在去年12月單月跨境人數達30萬高峰,每日1萬人的數字引發選民擔憂。而民主黨內部亦開始對拜登移民政策表示懷疑。
在這次庇護禁令出台後,不少位於南部邊境州的民主黨市長、州長和國會議員均表示歡迎,包括德州埃爾帕索市的市長、民主黨人Oscar Leeser。他認為,這項政令能幫助去年因接收大量移民瀕臨崩潰的城市,並且只是緩解移民問題開始。
另外在2020年,拜登在拉丁裔選民的幫助下,以微弱優勢在搖擺州內華達州獲勝。因此為了積極拉攏更多拉丁裔選民,安撫自由派人士,拜登在18日宣布新政策,允許在美國居住滿10年的美國公民無證配偶申請合法永居權及公民身份。白宮估計,大約50萬名移民和5萬名21歲以下的非公民兒童受益。
Vox分析道,這一舉措既是政治上的平衡行為,也是政策的試驗案例。當拜登不得不在移民問題上向中間靠攏,他試圖尋找一項有限的人道主義改革方案,不僅能團結進步派和溫和派的民主黨人,贏得搖擺的民衆支持,也為拜登提供政治掩護。
法令被叫停也是隨時可能發生的事
劉汝華律師提到,當年特朗普在疫情時實施《第42條法案》,上百萬沒走的人都在邊境紮營,所以當邊境開放,人就湧進來了。他指出,「特朗普(政策)是一刀切,拜登也是,沒做好這種準備就呼呼的往裡走。」
目前根據多個民調,拜登在移民問題上的支持度仍落後特朗普。FOX統計顯示,特朗普在移民問題上領先拜登20%,Morning Consult統計顯示,特朗普領先拜登7%,PBS/馬里斯特(Marist )民意調查顯示特朗普領先10%。
拜登能否利用新法令扭轉選情仍是未知之數,但法令已經遭到訴訟挑戰。6月13日,美洲移民倡議中心(Las Americas Immigrant AdvocacyCenter)和難民及移民教育法律服務中心(RAICES)向哥倫比亞地方法院提訴。
代表組織的美國民權聯盟(ACLU)律師 Lee Gelernt 指出,禁止移民申請庇護「完全非法」,違背國會頒布的庇護法。Lee Gelernt 又提到前總統特朗普曾頒布同一禁令,禁止來自幾個以穆斯林為主國家的移民和旅客,以及禁止非法入境美國的移民獲得庇護,認為在步特朗普後塵。
哥倫比亞特區美國公民自由聯盟高級顧問 Arthur Spitzer 則表示,新禁令「殘酷、無效且非法損害了在美國尋求庇護的基本權利」,關閉了無數逃離暴力和迫害的人的大門。美國國土安全部發言人拒絕就訴訟發表評論,但強調法令合法,稱「受到挑戰的行動有成效,當局會繼續實施」。
請美國給中國人民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