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艾未未對談張潔平:記憶完成了我,記憶就是自由本身
「如果我們不能完整表述、追溯到底發生了什麼,不能批判性思考、甚至反復去談同一個問題,我們稱之爲自由的是完全沒有意義的。」
活動預告:「台灣認同」之後,中國威權陰影下的公民民族主義
在外有中國威權侵逼威脅,內有共同體想像再次離散迷途下,台灣共同體想像的最終答案是什麼?
評論|
黃哲翰:新媒介上的台灣民族夢——如何面對社群離散與身份政治的挑戰?
網路媒介傾向將原本的公共領域分裂成個人私密的身份政治,進而淘空公民民族主義的根基,使得對共同體的想像再次離散。
《台北女子圖鑑》觀眾難收貨:到底是矮化台南還是抹黑了台北?
為何《東京女子圖鑑》與《俗女養成記》會成功,《台北女子圖鑑》卻遭吐槽?
台灣身分證、居留證上的個資太多?他們想要隱私,更想擁有選擇權
「不是每個人都想父母名字、婚姻狀況被揭露,每個人對於幸福美滿的定義不同。」
評論|
喬瑟芬:台北市長選戰陳時中遇社群亂流,凸顯民進黨哪些問題?
民進黨的台北市長選戰打到現在為止,除陳時中「人設」不斷被攻擊、減分,公眾也開始對頻繁的政治迷因操作感到審美疲乏。
評論|
中國認同在台灣還有市場嗎?都是「台獨教育」惹的禍?
中國認同在台灣,真的還有市場嗎?如果有,是誰還抱持中國認同?
樂團裝咖人:孤魂野鬼還是二二八記憶,什麼是我們時代的「台」味?
這些年輕人的「台」不再是「藍白拖、吃檳榔」,他們用台語叫自己「鄉下人」,他們從音樂、故事、文學中唱自己的「台」味⋯⋯
評論|
單信瑜:台灣地震防災之進化——「營運持續」能力為何重要?
營運持續概念指的是,在事前評估災害發生的風險,設想好災害發生的情境,並且為了營運中斷和恢復做好「實質」的準備。
【現場】花東連續地震後:從繁榮走向老邁的玉里,遭震災夾擊的生機
對年輕人口不斷外流、獨留老年人的玉里來說,地震時的臨時應急,恐怕比人口結構年輕的都會區還要來得艱難。
評論|
林宗弘:921地震23週年——災害頻仍的台灣,如何成為韌性之島?
921震災帶來的啟示是,國家能力與公民社會參與,有助於災後發揮制度韌性,這是民主制度的優勢。
【更新】918池上強震全台1死146傷,軌道橋梁斷裂修復估1個月以上
台灣17、18日連續兩天於台東關山與池上發生芮氏規模6.4與規模6.8強震,全台灣有感,並陸續傳出災情。
1
...
54
55
56
...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