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台灣地方選舉將於11月26日舉行,此次地方選舉將選出下一任縣市首長,以及縣市議員等,隨著投開票日接近,各政黨候選人無不勤跑地方行程與網路宣傳,好為自己爭取曝光與選民支持。
在台灣首都台北的選戰中,則呈現出民進黨候選人陳時中、國民黨蔣萬安、無黨籍黃珊珊三強鼎立的態勢,然而近期陳時中競選團隊一連串的社群操作失當,引發對手與選民的批評,也直接反應在陳時中民調支持度的流失上。民進黨自2018年地方選舉大敗後,迅速重新整隊、並透過社群圖卡快速有效地回應外界輿論,但這套社群運作模式,如今套用在陳時中身上為什麼不合拍?此波社群亂流,凸顯民進黨哪些問題?
前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代表民進黨投入台北市選戰以來,競選團隊對外發佈的訊息與政策傳遞履履「出包」,撇開選戰攻防部份,確實為團隊應負責的重大的事件,分別是「公廁三寶」廣告踩到性騷擾紅線,以及社群宣傳並未取得素材擁有者同意就擅自使用。近幾日,又因媒體人周玉蔻連日對政壇多位人士的砲火,陷入難以切割的危機。
陳時中剛宣佈投身選戰時,社群上就已出現對其網路經營團隊的零星批評,然而細究這類發文,在其團隊根本還沒有太多表現時就直接點名某些成員「不適任」,質疑的方式不像單純出自支持者的憂慮,反而像是黨內不同派系的競爭,甚至更像是相關職位的「競爭者」對「選他卻沒選我」表達不滿。雖然這類貼文僅在小圈層引發一波關注,卻也奠下「盜圖事件」後,民進黨支持者與台派同溫層中,有極大聲量將矛頭指向競選網路社群團隊的基礎。
前述兩次重大爭議發生後,不少KOL和匿名粉專公開同步點名陳時中的「小編團隊」,認為其不專業、提油救火,應被撤換。也有不少資深政治工作者或公關行銷專家指出陳時中「人設」出現問題,與其在防疫中累積的形象不一致。這些批評不無道理,卻治標不治本,也無視真正該為這些錯誤負責的,並不是只有判斷失當的年輕幕僚和執行者。
以推廣免治馬桶的政策廣告為例,除候選人本人之外,最大責任應在實際操盤、擁有團隊指揮實權的「大人們」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