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台灣
深度、專業、在地,多元報導盡覽台灣社會真實脈動。
「窮遊香港」與「citywalk」走紅中國黃金週,折射旅遊消費模式變化|Whatsnew
疫後首個十一黃金週,「特種兵旅遊」持續走紅,除反映消費疲軟外,亦體現旅行文化變遷。
屏東工廠大火殉職消防員公祭,家屬要求釐清殉職原因|Whatsnew
工廠大火的事發原因仍未明朗,家屬要求縣府儘速釐清事故真相。
台灣文壇衝擊者王文興:留給AI時代的禮物,《家變》只是文字實驗?
《家變》等用「劣等中文」打造「高等文學」,但在AI也可瞬間完成小說的年代,慢讀一頁留白與記號,還能有多少啟發?
台灣公視「主題之夜」談戰爭議題,反戰學者發言引熱議|Whatsnew
今年3月下旬,四名學者發表一份《反戰聲明》,後續也引發網路論爭,形成反戰派與備戰派的線上辯論。
評論|
倪世傑:新左派的和平主義系譜,重蹈歷史誤區的台灣「反戰聲明」
「反戰聲明」卻提出一條蘊含綏靖主義神髓的投降主義方案,恐怕才是招致台灣社會冷酷批判最核心的原因。
評論|
梅復興:台灣海鯤艦擲瓶命名,潛艦國造的「高光時刻」?
潛艦是高度複雜、且必須在極為嚴峻的環境下作業與作戰的載台系統,即使很小的設計或施工瑕疵都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評論|
《跨界理論》書摘|翻譯女性主義後,能「用主人的工具拆掉主人的房子」嗎?
我們不能不注意到,女性主義知識只沿著一個方向旅行、它的循環是不完整的。
台灣首艘國造潛艦「海鯤艦」下水,2025成軍,規劃再造7艦|Whatsnew
後續潛艦是否建造、如何建造,關鍵在於原型艦的海試階段會發現什麼缺失,能夠如何改正。
從殖民到威權統治,戰爭陰影下的民主台灣,如何面對動員法制?
「台灣不是為了日本帝國而被戰爭動員,就是為了反攻大陸而被動員,只有此時此刻,是為了台灣自己的民主去防衛、去動員。」
網絡觀察:錫蘭批評台灣媒體素質引熱議,媒體與閱聽人皆有責任?|Whatsnew
台灣媒體環境不良,長年缺乏有效問責導致台灣新聞品質低下、閱聽人麻木放任的惡性循環。
屏東工廠爆炸致9死98傷,科技園區勞安與消防員權益再引關注
據統計,自2013年至2023年,近10年來台灣已有43名消防員因公殉職。
評論|
劉文: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將「心防」視為台灣備戰關鍵
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目前最重要的貢獻,來自於建立民眾理解並且應變戰災的戰爭之框。
1
...
39
40
41
...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