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Whatsnew

兩蔣日記跨海爭訟10年返台,國史館10月出版蔣介石日記|Whatsnew

無論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在歷史上的功過為何,對於兩岸近代史研究者而言,兩蔣日記都是珍貴的史料。

2023年9月14日,兩蔣日記原件及許多兩蔣時代之資料文件計由美國運抵台灣,經由國史館人員點收後返抵國史館,陳儀深館長親自迎接文物。圖:國史館提供

2023年9月14日,兩蔣日記原件及許多兩蔣時代之資料文件計由美國運抵台灣,經由國史館人員點收後返抵國史館,陳儀深館長親自迎接文物。圖:國史館提供

端傳媒記者 黃奕瀠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3-09-15

#國史館#檔案#文物#蔣家人#兩蔣日記#轉型正義

歷經十年的跨海爭訟,美國法院於7月作出判決,將在外飄盪18年的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的日記所有權判給台灣國史館,而兩蔣日記原件以及59箱檔案,也於14日返抵桃園機場,經國史館人員點收後,正式移歸國有。(延伸閱讀:《影像 : 蔣介石像,站在轉型正義的台灣》)

蔣介石曾擔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至第五任總統,蔣經國曾為情治機關重要領導人,並擔任中華民國第六至第七任總統,為中華民國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人物。無論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在歷史上的功過為何,對於兩岸近代史研究者而言,兩蔣日記都是珍貴的史料。(延伸閱讀:《當台灣政府背書蔣經國七海園區:一場關於「反共」的價值真空》)

兩蔣日記所有權跨海爭訟10年落幕

這批移歸國家檔案的兩蔣文物,除了蔣介石自1917年至1972年超過半世紀的日記手稿,以及蔣經國自1937年至1979年將近半個世紀的日記正本外,還包含日記抄本與影印本、家書、手稿、函電、隨扈日記、總統親批文件及外交電文與微縮膠捲等,數量可觀。國史館表示,這批文物不僅是國家珍貴財產,也是研究中華民國史與台灣史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史料之一。(延伸閱讀:《解密檔案研究出版:中華民國為什麼落地台灣,而不是雲南?》《誰是蔣經國:中華民國在台灣,意外的國度如何有了意外的民主?》)

這批文物,原跟著蔣家父子至台灣,蔣經國在過世前將自己與父親的日記交給晚年陪伴在旁的三子蔣孝勇,蔣孝勇過世後,遺孀蔣方智怡則代為保存這份文物。但隨著台灣政治氣氛轉變,擔心台獨勢力坐大的蔣方智怡,於2015年將兩蔣日記交由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保管,並同意提供兩蔣日記副本給學者研究。(延伸閱讀:《蔣萬安的第一個二二八(下):「蔣市長」道歉後,蔣家如何與台灣和解共生?》)

國史館為正副總統文物保存的主管機關,力主兩蔣文物應交由國史館保存,日後也得到蔣方智怡和其他蔣家成員的同意,取得兩蔣文物所有權,但蔣經國的長孫女蔣友梅卻持反對意見,此令兩蔣文物的所有權歸屬產生分歧。2013年9月,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便對主張擁有兩蔣文物所有權者,提出民事訴訟。

2021年,高雄旗津的廟宇。
2021年,高雄旗津的廟宇。

國史館表示,儘管兩蔣曾任中華民國總統,但這批珍貴文物也包含非總統任職期間的資料,因此需要釐清所有權爭議,加上蔣家繼承人眾多,主張各異,難以達成共識。(延伸閱讀:《故宮文物戰時如何疏散?——遷徙、離散與國族正統之爭》)

兩蔣文物所有權之爭自2013年開始由美國加州法院審理,國史館於2015年主張中華民國法院更適合審理本案,故美國法院即裁定暫停美國訴訟,將訴訟移轉回台灣。

經2020年台灣台北地方法院判決及2022年高等法院判決,兩蔣任職總統期間的文物與相關政府機關檔案資料,乃至蔣方智怡捐贈的微縮膠捲屬國有財產,判歸中華民國所有,並由國史館管理,非總統任期文物則由蔣家家屬共有。

此訴訟案後續再由美國加州法院繼續審理,但蔣家成員陸續和國史館達成和解,轉移文物的個人所有權,蔣友梅也於今年5月與國史館達成協議。美國加州法院便於今年7月11日做出最終判決,將所有寄存在史丹佛大學的兩蔣文物所有權判給國史館所有,而史丹佛大學須在命令生效後60天內(即9月11日)將文物運回台灣交還國史館。

其間,雖有最後一位訴訟當事人陳忠人先生向美國第九巡迴法院提起上訴錄案,但美國加州法院並未裁定變更所有文物運回台灣的執行命令。

國史館10月將出版第一批蔣介石日記

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兼「近代中國與台灣」特藏負責人林孝庭對台灣媒體指出,這批文物不僅提供重要外交事務相關的原始材料,包括1971年的聯合國中國代表權之戰,也揭示罕見的地緣政治見解,例如蔣介石與甘迺迪(John F. Kennedy)和尼克森(Richard Nixon)兩位美國總統往來的信件。林孝庭提及,這些檔案也揭示多位最高領導人的秘辛,並為國家發展方向提供豐富的第一手資訊。(延伸閱讀:《北京在聯合國取代台北的決議,是如何在50年前被通過的?如今有什麼法律效力?》)

9月11日,這批文物離開史丹佛大學,9月14日清晨運抵台灣,中午順利回歸國史館,完成歷史性任務。

2023年9月14日,兩蔣日記檔案計59箱抵達桃園機場航空倉儲站。圖:國史館提供
2023年9月14日,兩蔣日記檔案計59箱抵達桃園機場航空倉儲站。圖:國史館提供

國史館發布新聞稿表示,感謝蔣方智怡等蔣家人在呂芳上、吳密察前館長的任內無償捐贈文物權利;而蔣孝嚴家人、丘如雪與蔣友梅在陳儀深館長任內無償捐贈文物權利,終能使兩蔣文物完整保存在國史館。

《聯合報》指出,蔣家後代將兩蔣文物送出國,是因為多年來台獨人士破壞慈湖陵寢與蔣介石銅像,且認為政府以轉型正義之名羞辱兩位重要國家領導人,因此無法認同由台灣政府保存兩蔣文物。(延伸閱讀:《台灣促轉會走入歷史,轉型正義的「未竟之業」何去何從?》)

今年初,國史館還在與家屬協商之時,館長陳儀深接受端傳媒專訪即表示:國史館對於兩蔣文物的保存與公開,家屬都是可以參與並監督的,國史館不分黨派,僅服務於台澎金馬的總統副總統,行使職權產生的檔案文物,他認為這些文物應由國史館整理公開,國史館的保存程度與公平性,也可受公評。

在兩蔣文物正式移歸國史館後,國史館新聞稿強調:作為總統副總統文物主管機關,接管這批文物後將依法公告目錄清單,並規劃今年10月底與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第一批蔣中正日記(1948-1954年),預計今年底出版蔣經國日記(1970-1979),且陸續將文物數位化,儘速開放各界研究應用。(延伸閱讀:《台港兩地青年發起檔案蒐集運動:自小背誦的史實不再理所當然?》)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