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獎
-
爆破導演陳木勝逝世:上世紀的香港電影藏著「什麼是香港」的秘密
曾經,香港人機巧、靈活、多變、不拘一格,生活節奏奇快、工作效率奇高,香港電影也自是動作密集、畫面豐富⋯⋯
-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專訪朱柏康:我和大部分同世代的人一樣徬徨
「從小到大沒有什麼厲害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讀書不行,運動不行,音樂也不行。」
-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賈選凝評金像獎:工業獎名單缺乏「港味」,本土光芒未來可轉化?
在沒有風調雨順的時代裏,金像獎結果的無味,並不會掩蓋那些具有本土屬性的作品各自的光芒。
-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十一分鐘的秘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直播的三層解讀
11分鐘頒完19個獎項,金像獎這次史無前例的舉措展示了怎樣的「無」?
-
專訪翁子光:本土電影,就是要搞定香港人是怎麼一回事
「我只是想問,為什麼我們要製造一個這樣的香港?」
-
洪曉嫻:《黃金花》是一齣厭女症電影嗎?
母親拋棄惡念徹底成為好女人後,丈夫就會回心轉意,站在逆光下神一般回歸家庭?
-
香港電影起死回生?「本土」回春術的副作用
近年香港本土電影是新的「本土」,熱衷以社會弱勢或邊緣社群為題材,但藝術表現卻遠遠落後,難以造成風格上的衝擊。
-
對號入座
踏血尋梅:碎屍援交,源於孤獨
翁子光把兇案刻劃成兩顆孤獨心靈萍水相逢的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淪落人,然後一個錯步就轉入了最冷酷血腥的肢解過程。
-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少年的你》:保護不了的中國電影,保護不了的少年
談中國電影,不可能只談作品本身。你必須要明白,電影外部的干預,已經帶有直接摧毀電影的能力。
-
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專訪潘源良:我的堅持與拒絕
未訂閱 Netflix,不推崇類型片,潘源良說自己的本分只是儘量發揮劇本的潛質。
-
2019金像獎:為什麼黃秋生贏了周潤發,而《無雙》勝了《淪落人》?
投票者對港片最普遍的集體想像,是香港影人雪中送炭的人情味?還是電影永遠是資金、市場和技術的總和?
-
專訪
金像獎新晉導演陳小娟:行業艱難,不能只是捧紅一個導演
《淪落人》在各大獎項中斬獲頗豐,陳小娟只是謙遜回應:「實在一點說,上年電影產量也沒有很多。」
-
影人
專訪黃秋生:如果有機會走,留在這裏也沒什麼意思
雨傘運動之後,53歲到58歲,這名獲得4次金像獎,3次金馬獎的香港演員,被香港主流電影圈放逐了5年。
-
《明月幾時有》許鞍華、陳滅對談:為何我就是不能接受這樣的情節 ?
他們不覺得一個抗戰片是會令人笑的,因為這是很嚴肅的題材。
-
評論
鄭政恆:走過貧弱之年,不妨再思考香港電影出路
香港電影的過去和未來都放在我們面前,我們看見閃光與褪色,看見跨界與新生,的確還有別的可能。
-
2018金像獎:「香港電影」未來什麼樣?你看見《十年》之後的暗流嗎
今年金像獎毫無驚喜大悶局?你卻看見那股前所未見的「暗流」嗎?那可會是徐克口中的香港電影「新新浪潮」⋯⋯
-
香港金像獎
不太「本土」的香港電影,還會得金像獎青睞嗎?
也許香港電影從來都不本土,「本土」只是一個撩動集體情緒的召喚符號。
-
《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專訪:我的作品真是關於「底層生活」嗎?
政治運動和電影似乎都無法改變社會,黃信堯的信念戳破了某種對電影的假想,講述被熟視無睹的荒誕人生。
-
專訪張艾嘉:戰戰兢兢的瘋狂
她選擇拍文藝片,選擇自己面對票房壓力,選擇拒絕不好的劇本,選擇站在關懷的角度,選擇向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