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小丑表演的落幕:約翰遜的辭職與英國政壇一個時代的結束
他人生中所塑造的一切都崩塌了。扮演小丑給了他舞台,但政治畢竟不是一場秀,人們的生活也不能只有一場秀。
評論|
安倍之死:他的經濟、外交、政治遺產,與日本的未來
無論是否喜歡安倍,若要論之後日本的變與不變,仍須從日本人的角度出發。
評論|
信財神,在當代社會真的是件「邪門」的事嗎?——世俗化社會下的新興宗教
公眾對他們的質疑,在於人們通過這些特殊案例提出了一個更具公共性的問題。
評論|
集中營是如何建成的:「殺人工廠」的演變與納粹政體失控的激進化過程
爲了對付一個「敵人」所發明出的集中營的殘忍實踐,又可以拿來對付下一個「更大」、「更壞」的「敵人」,恐怖逐漸成型。
評論|
張學友是敵是友? ——民粹愛國者與中國宣傳機器的分野時刻
沒有敵人之後的鬥爭,對敵人的「辨認」只會更加殘酷。
評論|
專訪林慕蓮︰書寫這座不能磨滅之城,但香港卻是一個她回不去的家
一個在殖民地成長的混血兒,在離散潮中反思過去的特權和關於香港人身份、未解的問題。
評論|
主權移交25年:一場此地無銀的「去殖」,從未真正解殖的香港
只有把殖民問題回歸到所謂所在地政治(politics of location),才能面對真正的政治問題。
評論|
「厭共」時代,非本質化地理解中共,可以是一項政治行動
中共百年是紛雜、多義和充滿張力的,而習近平代表的只是中共的一個面向。
評論|
疫後全球遊:我看到人們用力而熱鬧地生活,決絕地與疫情告別
在巴黎、米蘭、哈瓦那...大家彷彿一瞬間走出了陰霾,拋棄了無形的束縛,無論未來是好是壞,都堅定地選擇繼續向前。
評論|
「香港故宮」屬於誰?:香港公共空間規劃的結構性矛盾與未來
在今日香港國安法敏感的政治氣氛和社會環境下,我們的公共空間又何去何從?
評論|
悼Dorothy Smith:在男社會學家的世界編織女性話語,挑戰所有的「理所當然」
她的志業始終是從女性和日常的立場出發,建立一個不一樣的「民有,民享」的社會學。
評論|
性別暴力的中國式治理難題:父權制催生的「黑惡勢力」,無法被父權本身所清除
唐山打人事件在輿論中已部分轉移爲對「黑惡勢力與其保護傘」的關注,但對性別正義的訴求,是無法靠行政式「清洗」實現的。
1
...
26
27
28
...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