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評論
評論|
任其然:印巴兩國的對峙表演,與克什米爾的難解之局
綿延60餘年的克什米爾問題,絕不是印巴之間的雙人舞這樣簡單。
評論|
張宇韶:洪秀柱的「美好年代」,困住國民黨
國民黨與洪秀柱回溯蔣經國的「那個美好年代」,忽視了台灣社會的巨大變遷,難以獲得中間選民與青年世代的認同。
評論|
牛煦庭:洪秀柱的和平政綱,首見攻勢的兩岸論述?
如何扭轉藍綠兩端「惡意推定」的風潮,是洪秀柱與其支持者。在國民黨新一輪的路線鬥爭中成敗的關鍵。
評論|
蘇鑰機:大學生眼中的政黨和傳媒是怎樣的?
青年、政治和媒體的前景和互動,有各樣的可能性。它們的發展變化牽繫著香港社會的福祉,值得大家關注和追蹤。
評論|
朱福強:患癌的檔案管理政策,集體失憶的香港
香港的檔案事業似乎真的是出於歷史的偶然,任何的改革 也是「無心插柳」的,沒有長遠的目標,先天就有缺陷。
評論|
鄭司律:在跟進個案以外,超越被動的務實政治
若果單以做個案作為標榜,我們不禁要問,立法會議員的使命是否不僅如此,若果可以,是否應超越處理問題糾紛的層次?
評論|
白信:關公戰秦瓊?中文互聯網改良與激進之爭的虛妄
能否終結各種類似口炮黨與改良黨之間的爭論,取決於人們對當下及未來社會與社會行動的全新想象。
評論|
「欽點」立法會主席,影響不容輕視
作為議會多數的建制派,支持哪位主席候選人,到最後主席位置花落誰家,或多或少會折射出中央對香港政局的態度。
評論|
徐賁:文革後四十年間的「獨裁者學習曲線」
後極權統治和消費主義結合,把人們引入一個「天鵝絨監獄」:這裏有冰箱彩電汽車,安逸舒適,但是沒有政治自由,沒有真正的多元和差異。
評論|
羅鈞禧:哥倫比亞革命軍、古柯葉與華府的圓舞曲
10月2日,和平協議將交由哥倫比亞人民表決,有望終結這場持續52年,西半球最後的一場內戰。
評論|
吳靄儀:世代更替──香港民主的新路向
雨傘運動顯示政黨本身也能變成不民主的權力──至少公眾有這樣的觀感。
評論|
朱江瑋:雨傘之後,如何走出社區組織的憂鬱
雨傘運動後提出的傘落社區深耕細作,經歷兩次選舉洗禮後,卻讓過往一直默默耕耘的社區組織陷入憂鬱當中。
1
...
185
186
187
...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