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牛煦庭:洪秀柱的和平政綱,首見攻勢的兩岸論述?

如何扭轉藍綠兩端「惡意推定」的風潮,是洪秀柱與其支持者。在國民黨新一輪的路線鬥爭中成敗的關鍵。
2015年11月27日,洪秀柱宣布退選後舉行記者會。

2015年4月,國民黨地方選舉大敗,全黨上下瀰漫失敗主義氛圍,連總統候選人都難產,彼時洪秀柱挺身而出,以「承擔者」角色自居,期待能帶領國民黨止跌回升。

然而,「柱柱姊」拋出了始料未及的「一中同表、和平協議」說,直攻兩岸政策深水區,也殺了全台政壇措手不及。承擔者的角色定位一下消失,「急統」、「國民黨新黨化」等抨擊鋪天蓋地。不僅僅綠營趁勢大作國民黨親中賣台的文章,連藍營內部也有人見獵心喜,因勢利導,大唱「換柱」的宮廷大戲。

去年國民黨換上公認的「儲君」朱立倫參選,仍無法挽救低迷選情。也許是「換柱」操作的粗糙,讓不少鐵杆黨員為洪打抱不平,在選後的黨主席補選中,洪脫穎而出,扛下國民黨大旗。隨著近日國民黨黨主席改選即將到來,洪的兩岸路線又成為焦點。

檯面上唯一的新說法

「和平政綱」原先已定調,但是隨著吳敦義隔海開火,郝龍斌加入戰局,黨內的路線鬥爭才剛要開始;洪秀柱的兩岸路線,面臨來自綠營跟黨內的雙重夾擊。只是,無論是藍綠對決或是黨內鬥爭,兩岸論述往往泛政治化,而脫離了外交政策的本質。倘若回到外交政策的角度,長久以來被政敵與媒體推定是「媚共賣國」的洪秀柱路線,到底有何意義?

分析洪秀柱的兩岸路線,得先從九二共識說起。九二共識的重點在於其「戰略性模糊」的價值,得以替兩岸創造互動基礎,衍生實質利益。惟其戰略性模糊,已然在最近幾次選舉中作為箭靶被摧毀殆盡:當其刻意隱晦的內容遭質疑、檢證,並被標籤化成為統獨意識形態的一部分,九二共識恐是「回不去」了。

當九二共識遭到摧毀,兩岸論述便成為真空。蔡英文政府遲遲生不出「後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另外從近期蔡英文給其黨員的公開信中,也不難看出看出,民進黨始終難以突破與中國大陸的對抗格局。那麼國民黨呢?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和平協議」論,被認定是「急統」;吳敦義、郝龍斌等則還對九二共識抱持希望。

民進黨沒有新說法,國民黨的保守派冀望抱殘守缺,檯面上唯一的新說法,只剩洪秀柱的兩岸路線,但其論述尚未受到應有的注視。

「一中同表」是「媚共」嗎?

根據張亞中對「一中同表」的闡述,其意義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均為整個中國的一部分,各在其領域內享有完整的管轄權,相互不隸屬。」洪秀柱以此說作為兩岸政策的立論基礎;對洪秀柱而言,戰略性模糊失去價值,九二共識階段任務達成,「一中各表」或「一中不表」便應走向「一中同表」── 而一中同表具體內容即是「兩岸均是『整個中國』內的一部分,其主權宣示重疊、憲政治權分立」。

然而,無論各表、不表或同表,終究只是對於兩岸定位的「說法」,不同於實質政策。例如馬政府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其定位的宣示,但是實際的兩岸政策則是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同樣是宣示,而實際的政策則是延續馬的制度化協商,推動簽訂兩岸和平協定。

這樣的看法是不是媚共?見仁見智。台獨支持者,主張與中國大陸採取對抗路線,興許願意付上經濟甚至是和平的代價,是以管他一中如何表,兩岸交流對話,都難脫賣台之嫌疑。但對於主流民意,即所謂希望「維持現狀」的人們而言呢?

從外交政策的角度思考:何謂「維持現狀」?簡言之,「現狀」就是「實質分治」。綜合國際現實和國力的考量,這也是眼下符合我國國家利益的策略。「實質分治」就是名字說法等等都可以談,但本質上大家各有政治自主權。為什麼要犧牲我們的面子呢?這自然是國際關係中實力的考量,具體命題則為:是否為了堅持認同而選擇全面對抗,並犧牲實質利益?

邦交國、國際組織、經濟整合,乃最近的罪犯遣送事件,都是可以切入思考的地方。從這些角度來看,確保實質分治可能不是媚共,而是捍衛國家利益的必然作為。下一個問題是,一中同表、和平協議對於「現狀」的影響是什麼?

「暗藏攻勢」的兩岸和平協議?

馬政府過去八年的政策方向,即是深化兩岸關係制度化;而「兩岸關係制度化」是「實質分治」的保護傘。兩岸協議的意義不僅僅是內容,其政治內涵亦有可觀。例如兩岸共同打擊犯罪與司法互助協議,執行上已經是兩岸司法機關直接對話、互相合作,這與國際條約的運作並無二致。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中設立兩岸經合會,也是兩岸官方對接的例證。制度化越徹底,兩岸官方對話越多,相互承認治權的分治格局也就越確立。

至於和平協議則是「兩岸關係制度化」的最積極作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內容上降低武力衝突可能,政治上則深化相互承認治權,其實是「積極進取」版的「維持現狀」。

「一中同表」的說法,對於現實並無實質影響;和平協議則是具體的「政策」。從各表到同表,也許是說法上的退讓;但是簽訂和平協議,則可能是政策上的前進。最近要被隱蔽不談的「一中各表」其實就是我國的實質獨立;而一中同表與和平協議,更可能在本質上穩固一中各表的現實,其實是一種「暗藏攻勢」的外交政策。

中共將如何接招?

對於中共而言,並不樂見這樣「表面和諧,但棉裡藏針」的攻勢外交政策。中共要配合其和平統一的指導綱領,不免得對國民黨友善、簽和平協議;但是本質上,卻要面臨實質分治這一態勢越來越明顯的挑戰。

再者,簽訂和平協議的主體是什麼呢?哪怕中共喜歡矮化我國成為「地方政府」好了,這世界上大概有中央和地方制度化經貿及其他民生議題的例證,但恐怕沒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簽訂「和平協議」這種事情。如果不是「中央-地方」關係,那大概是「兩個內戰中政府」這種對等實體。這樣就是實質的國際條約,反而強化中華民國主體性。若是不買單,那就是自打和平統一路線的臉,證明其善意不足的本質。

洪秀柱的兩岸政策成果如何,視乎和平協議的內容而定。吾人當然不能肯定,這項政策必然利大於弊,但也不能惡意去推定這項政策必然出賣國家利益。撇除本來就很討厭中國大陸的台獨支持者,近期吳敦義在國外「開炮」,宣稱洪秀柱背離國民黨精神,大概彰顯此路線的最大挑戰:明明本質不變,但是內憂遠遠大過外患。如何扭轉國內藍綠兩端「惡意推定」的風潮,則是洪秀柱與其支持者。在國民黨新一輪的路線鬥爭中成敗的關鍵。

(牛煦庭,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研究生,主修國際政治經濟學)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中港台 请举出香港主权移交后香港社会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例子。

  2. 國家統一綱領是好的方向。要好好思考。至於反中,脫中都是民進黨政治操作,不重要。

  3. 1.一中各表架構崩潰的原因是 兩岸對於"中國"話語權根本的不對等
    2.以復興漢室為目標,學諸葛亮北伐意義不太大,只會讓人覺得時代錯誤
    政治最根本的原則是 不能逆勢而為,台灣的現狀其實就是脫中,去中國化
    從這點角度而言,不是DPP提不出替代的兩岸政策,而是兩岸政策已不再是焦點
    座標已經轉換為 "中國政策" 而非"兩岸政策"
    3.台灣大多數民眾並沒有與中國政治談判的心理準備,和平協議的倡議基本上是政治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