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媒體觀察:私營經濟離場?2018年中國社會的「叫魂」 名不見經傳的作者,寫了篇「嘩眾取寵」、「聳人聽聞」的文章,本不應該引起過多討論,但居然會造成官方媒體的集體回應和批駁,這本身就已成為一種特殊的媒體現象。
評論|塑造可見的敵人——兩岸諜戰風雲之下的陸生台生 塑造敵人進而割裂兩岸庶民間的關係,讓庶民間相互猜忌、鬥爭,忘記了壓迫真正的來源,這就是國家機器現在的重要統治手段。當然,應當指責的遠不止是北京政府,台灣政府近來所做的事情如出一轍,大家都清楚,不必多言。
評論|媒體人、淘寶店主、畢業生、普通網民......自由如何被閹割?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做着幻夢,又不知道有多少人從這可怖的幻夢中尖叫着醒來。這個國家的人心在逐漸沉下去,而上位者還泡在人血裏不斷上浮。」
評論|開學首日的眼淚——從耒陽分流事件,看中國縣城教育的系統性困境 中國教育部要求耒陽當地教育部門採取「因地制宜、積極穩妥」的方式推進消除「大班額」制度,分析看似準確,給出的藥方卻過於籠統,未能直擊耒陽教育,或者說中國縣城教育的系統性困境。
評論|同性戀不再是罪孽,但印度的「進步」政治卻迷茫失措 印度最高法院裁決認定刑法377條違憲,自此同性性行為在刑法中不再構成犯罪。LGBTQ群體走上街頭慶祝,歡欣鼓舞。 然而仔細觀察各方話語及策略,一切都還沒到足夠「進步人士」慶祝勝利的時候。
評論|張躍然:特朗普時代的美國勞工運動,觸底反彈還是釜底抽薪? 在特朗普執政的第一年,美國的工會會員總數不降反升,佔全體勞動力的比例也沒有進一步下跌。美國工會自1980年代以來的頹勢,似乎被打斷了。這一現象與特朗普的施政之間,存在什麼關聯嗎?
評論|徐子軒:先終戰還是先去核——「無核化」真的是川普的醉翁之意嗎? 比起「半島無核化」,川普似乎對「改善美朝關係」更有興趣,這就讓美朝關係依循著金正恩的劇本進行,儘管川普尚未意識到此點。事實上無論華府或北京,現在都身陷地緣政治的窘境,被動地成為平壤的議價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