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政治獻金「解壓縮」:柯文哲開局驚人,賴清德高屏靠山,侯友宜不起波瀾

柯文哲募款的開局非常驚人,堪稱氣勢如虹。
2023年12月23日,新竹,柯文哲的造勢活動,支持者爭相與他握手。攝:陳焯煇/端傳媒

8月後,由於2024台灣總統大選期間,柯文哲陣營申報的政治獻金遭控不實申報,引起外界諸多質疑,檢察官也開始偵辦此一案件,檢視其中是否涉及不法。儘管帳目複雜,但案件核心相對單純:在這一筆筆不合理的帳目背後,是否只是如民眾黨所稱的,是委外會計師的疏忽和便宜行事,還是確有人謀不臧,是競總有人濫用、甚至私吞支持者的熱情捐獻?

而從爭議的核心政治獻金來看,其本質就是一種「託付」,是最核心的支持者表達認同的方式,捐獻代表「想要多出一份力」,不僅於滿足大選當日投票而已的行為,認為這場仗值得投入,並希望成為候選人的實際後援。

事實上,願意把票投給某位候選人是一回事,願意掏錢捐給候選人,又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會捐款的選民永遠都是極少數,但他們屬最為熱情的那一群少數。候選人的募款能力因此和吸票能力非常不同:不是關於怎麼說服游移不定的搖擺選民,而是關於透過活動、組織、自身言行,來激發最核心支持者的熱情。

確實,總統候選人的募款能力從來不是決定台灣大選走向的關鍵,畢竟台灣的選戰支出不像美國動輒數十億美金這麼龐大(以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為例,官方數據顯示候選人本身的花費加總即有40億美金,還不含其他組織的支出)。台灣主要政黨多能確保自家候選人有足夠的資金,不至於彈盡糧絕。但也因為捐獻的意義是託付、是投入、是認同及熱情,所以賴清德、侯友宜、柯文哲三人的募款情形仍能透露一項重要的線索:他們能否催動支持者的熱情,讓支持者願意捐錢贊助?哪些地方的支持者特別熱情,捐獻的金額超乎想像?又有沒有哪些時候,支持者會特別無法感受到希望,讓募款因此慢了下來?

2023年11月23日,高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支持者合照。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3年11月23日,高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支持者合照。攝:陳焯煇/端傳媒

侯友宜募款能力最弱,賴清德「龜兔賽跑」贏柯文哲

監察院政治獻金查閱平台各候選人申報數據發現,柯文哲的支持者雖然一開始非常熱情,但後來卻陷入極長的「冷卻期」。正是這個冷卻期,使得賴清德的募款總額最終能夠後來居上,一舉超越柯文哲。穩定加速的賴清德,對上衝刺後停滯的柯文哲,兩人的募款過程呈現出如同龜兔賽跑般的態勢。至於侯友宜的「熱度」則是持續萎靡,從來都不曾和賴、柯兩人在同個水平。

柯文哲募款的開局非常驚人,堪稱氣勢如虹。從2023年5月20日開放捐款開始,柯文哲總部在短短11天內獲得支持者超過1.1億元的政治獻金,其中超過九成都是「個人捐贈」(按:已扣除政黨捐贈,亦扣除後來因故退回或上繳國庫的款項,下同)。而且,這些個人捐贈又以小額捐款為主,而非由大金主貢獻:四萬多筆的捐款中,有超過一半筆數的金額在1000元以下。柯文哲這1.1億的政治獻金,確實是靠一人幾百塊的捐款積少成多。

與賴清德相比,可以看出柯文哲1.1億這個開局的數字有多驚人。在同一時間,賴清德的選戰還未真正起步,在5月下半只募得40萬元而已。而且,即使在賴清德起步之後,要募得1.1億元都沒那麼容易:在整場選戰期間,賴清德單月募款總額最多的是12月,也就是選前一個月,才總共募得1.6億(上下半月各約八千萬)。相較之下,柯文哲能在第一個11天就募得1.1億,更是顯得非常難得,在核心支持者之間儼然一呼百諾,非常能夠催動他們的熱情。

相較之下,賴清德雖然開局的氣勢不那麼驚人,但之後則可以說是穩定加速。他在7、8兩個月各募得兩千萬上下,9月更是翻了一倍,單月總額跳上四千萬,10、11月又翻一倍,各在八千萬上下,而選前最後衝刺的12月再翻一倍,單月總額如先前所說一舉來到1.6億,等於翻了三翻。

正是因為這樣的成長,使得賴清德在10月底的募款總額就已能追過柯文哲——柯文哲雖然像龜兔賽跑裡的兔子一樣,一開始就有驚人的領先,但最終卻被追趕過去。至於,侯友宜即使到了選前最後衝刺的12月,單月募款總額也只有4300萬,只有賴清德9月時的水準,這三組候選人中殿後。

藍白合迷航的代價,柯支持者一度看不見未來

當然,龜兔賽跑的故事之所以成立,不是只靠烏龜的配速,而是因為兔子慢了下來,而這正是柯文哲在6月至11月的情況,在整整5個月的期間,柯文哲的募款全面停滯。

時間進入6月後,柯文哲完全無法延續開局的氣勢,核心支持者的熱情急速冷卻,推測有許多人採取觀望的態度。當然,部分原因可能是許多支持者「集中」在5月底一開放時就立刻捐贈,之後的幾個月才慢了下來。然而,這個減慢的幅度非常驚人,停滯的時間又非常長,應不是「一群人才剛捐過」就能解釋。

實際上,在6月上半、下半,柯文哲各僅收入一千餘萬,之後更是持續萎縮,在8月上半、下半還各有約七、八百萬,但10月上半、10月下半到11月上半,就通通都只有三百餘萬。相較於5月下半的1.1億,柯文哲募款速度等於降到比一成還要更低,而且停滯的時間長達五個月。

直到11月下半,柯文哲支持者的熱情才終於「復活」,重新願意開始捐獻。而這個復甦也來得相當突然,是從每半個月三、四百萬又一舉回到每半個月三、四千萬的檔位。顯然,這樣的復甦絕非「正常」的波動,更非賴清德那種穩定的選前加速衝刺。

從時間點來看,11月下半柯文哲支持者捐獻意願的起死回生,恐怕和藍白合破局脫不了關係。或許6月的低迷還能用「很多人上個月才剛捐過」來解釋,但之後卻要等到11月下半才復活,恐怕也是因為到那時藍白合才終於正式破局,否則,至遲自7月開始,柯文哲和侯友宜(乃至郭台銘)合演一齣令人迷惑而又相當漫長的戲碼,連支持者都搞不清楚他們三人究竟是否會整合。整合談判是直到11月18日才破局,而整齣戲更是要到同月23日君悅飯店會談未有結果後才終於告一段落。換言之,一路到11月上半,就連柯文哲的熱情支持者都不確定他到底要不要選。

當然,當時一個主流的猜測是柯文哲只不過在虛與委蛇,既然不可能接受做副手,要能與最大在野黨國民黨整合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但是,這終究是一個高度不確定、讓支持者如墜五里霧的情形,三個陣營(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銘)的說法更是一變再變,推測讓許多核心支持者都陷入觀望,完全不知道此時「投入」有何意義。

同時,比起另外兩位候選人,柯文哲大量仰賴社群宣傳,但先前的臉書數據分析顯示,那段期間柯文哲在臉書上的「聲量」有高達一半是關於藍白合,侯友宜僅約三成,賴清德則當然更低。這意味著,柯文哲在藍白合期間主動製造話題的能力極弱,難以經營有利於自己的主題,即使是支持者也恐怕有許多都只看到藍白合相關的資訊,更不利於維繫核心支持者的熱情,讓他們持續感到這場選戰很值得他們的實際投入。

正是在這個背景之下,開局11天就能收入1.1億的柯文哲,從6月上半到11月上半整整五個月的期間竟只能收入七千萬。再怎麼投入,人們如果得不到承諾、看不到未來,熱情依然會逐漸冷卻,這就是讓支持者感到迷惑的代價。

2023年12月19日,新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競選活動上發言。攝:陳焯輝/端傳媒
2023年12月19日,新北,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競選活動上發言。攝:陳焯輝/端傳媒

侯募款能力差,是全台共通現象

至於侯友宜是否也受到藍白合鬧劇的衝擊呢?雖說藍白合期間侯友宜的募款亦有停滯,但侯友宜吸引支持者捐款的能力實在太差,整體的金額實在太低,所以藍白合帶來的「落差」並不若柯文哲這麼明顯。

綜觀整個選戰過程,只有8月下半競選辦公室正式宣傳募款後,曾一度衝出五千萬的成績,前前後後都欲振乏力。舉例而言,整個6月,侯友宜都僅募得四百萬,遠低於柯文哲6月上半募得1400萬、下半再募得1100萬,全月共計2500萬。快轉到11月下半,藍白合塵埃落定,侯友宜募款總額亦不到七百萬,也遠低於柯文哲同一時間的三千餘萬。如果說賴柯的募款過程可以比喻為一場龜兔賽跑,侯友宜的募款能力則像是賽道之外緩慢爬行的蝸牛。

實際上,國民黨的支持者絕不會比民進黨、民眾黨的支持者窮,但是,侯友宜吸引熱情支持者「慷慨解囊」的能力卻出奇的低,和他實際上在各縣市得票的實力毫不相稱。以申報資料為基礎,可以用與「得票率」相同的邏輯計算「得捐款率」,看到在每個縣市捐出的所有款項中,三位候選人分別各佔幾成。而在絕大多數的縣市,考慮侯友宜實際上的得票率,他的「得捐款率」根本不該這麼、這麼低。

雖然政治獻金的申報資料中並非每一筆都有記載捐贈者地址,但如果僅以「有提供地址的具名個人捐贈」為分析材料,便可以發現:整體而言,侯友宜在全國的得票率達有34%,超過三分之一,但從募款來看,侯友宜所獲得的具名個人捐款總額只有約1.2億(僅計算可辨認地址者),在三位候選人之間的「得捐款率」竟不到兩成。

相對之下,同樣只看能辨認地址的個人捐款,賴清德的全國得捐款率是46%,柯文哲則是35%,都高於他們各自的全國得票率。換言之,侯友宜激發核心支持者熱情的能力實在太差,讓賴、柯兩人在募款方面都能有不成比例的好表現。足見侯友宜雖然爭取的搖擺選民已經不算特別多,但催動核心支持者的能力上還又再更弱。

若以國民黨得票最高的幾個縣市為例,侯友宜在金門、連江得票率都超過六成,但柯文哲在金門募得43萬的具名個人捐款,賴清德也募得14萬,侯友宜卻僅募得10萬,得捐款率是墊底的15%。至於在連江,侯友宜則和賴清德一樣都沒有募到任何款項,不過柯文哲在此募得的款項也不到四萬,本來就是捐獻總額較低的地區。至於在花蓮,賴、柯兩人雙雙募得超過150萬的個人捐款,但侯友宜僅募得14萬;在台東,賴清德募得將近120萬,柯文哲超過50萬,但侯友宜卻不到五萬;換言之,在花蓮、台東兩縣,侯友宜明明都囊括了約五成的選票,但得募款率居然都不到5%,顯示侯友宜在藍營優勢的縣市也缺乏向核心支持者催動募款的能力。

那麼,有沒有哪些地方侯友宜的得捐款率還是能高過得票率,或者至少不要低太多?也就是說,在哪些縣市,侯友宜較能催動出「與得票實力相稱」的熱情捐獻?在全台灣22個縣市中,只有在嘉義市和新北市這兩個地區,侯友宜的得捐款率才稍稍高過於得票率。相對地,賴清德在14個縣市中的得捐款率都高於得票率,柯文哲更是高達20個。這也同樣顯示,在全國幾乎每個縣市,侯友宜的捐款表現實在低於選票實力太多。其實,就算把標準放寬到「得捐款率大約佔得票率的八成」,也就只有嘉義縣和雲林縣這兩個地區勉強達標而已。侯友宜的募款能力差,是一個全台灣各縣市之間普遍的現象。

而在這四個縣市,侯友宜核心支持者的熱情之所以較高,理由也不難推測:是因為侯友宜本人出身嘉義,又是新北市的市長,而且在兩年前才成功高票連任。四個縣市中唯一和侯友宜沒有直接關係的是雲林縣,但有許多雲林人在新北市工作,雲林同鄉會也因此向來是新北的重要組織,是侯友宜過去幾年以來都必須認真經營的合作對象,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換言之,少數幾個侯友宜較能催動核心支持者慷慨解囊的地方,很可能都是仰賴所謂的「人不親土親」。

2023年12月30日,台灣總統選舉候選人電視辯論後,柯文哲舉行記者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2023年12月30日,台灣總統選舉候選人電視辯論後,柯文哲舉行記者會。攝:陳焯煇/端傳媒

侯捐款來源集中雙北,賴、柯各有額外財源

不過,雲林縣和嘉義縣市雖然給了侯友宜比較強烈的「熱情」,但能夠捐出的總金額卻一定少於新北市甚至台北市;畢竟雙北許多地方不僅人口眾多,且又屬於都會地區。

從選舉分析的角度來說,這個訊息也是有意義的,理解哪些地方的選民總計捐出最多錢,雖然完全無法用來推估得票情形,但可以更了解哪些地方有最多熱情(且有財力)的支持者,因而能知道各黨該去哪裡募款、招募志工等將可能更有助益,在需要資源、需要「溫暖」時,又該去哪裡找到有辦法送暖的支持者。

在這方面,若以台灣的368個鄉鎮市區為單位,可以發現三位候選人都有大量募款金額來自雙北地區,差別在於是否真的完全集中於雙北,還是另有其他區域可以當作靠山。循著這個視角分析申報資料,可以發現侯友宜的捐款來源最集中,而且完全來自北部;柯文哲次之,且除了雙北之外,又還有新竹和台中科技園區周遭區域當「靠山」;最後,賴清德所獲得的捐贈則最為分散,而且南部多個區也都有上榜,是其他兩人所沒有的特色。

向侯友宜捐贈總金額最多的前三名,首先是人口最多、收入亦高的新北市板橋區,總額高達千萬。在第一名的板橋之後,總額500萬以上的區域則只有兩個,分別是新北市新莊區,以及台北市的大安區。前者是新北市人口第二多的行政區,而後者不僅是傳統上國民黨最強勢的選區之一,也是居民收入平均極度優渥的地方,甚至有高達兩成的居民擁有研究所學歷,是全台灣最高。

而如果只計算「可辨認所在行政區」的個人捐贈,給侯友宜的政治獻金中有半數來自前15名。換言之,侯友宜收到的個人捐贈當中,每兩塊錢就有一塊來自這15個行政區。這15個行政區中,台北市包辦了其中七個,等於有台北市過半的行政區都名列榜上;而此,並不盡然是因為國民黨在台北市特別有實力,而更是反映這些區域在人口和財富的突出之處,畢竟其他兩位候選人也同樣獲得許多來自台北的捐獻。

另外,這當中又有七個行政區來自侯友宜所執政的新北市,而這些區域恰好也正是新北市行政區人口最多的前七名,顯示新北市依然是侯友宜最能發揮、對核心支持者最有號召力的地方,新北市的國民黨核心支持者對於這位市長可能還是「比較有感情」。

在這15個行政區中,唯獨第15名的桃園市桃園區不屬於雙北;但是,該區也位於北部的都會地帶,還是全台人口數第二多的鄉鎮市區(第一則為新北市板橋區)。而侯友宜所獲得的個人具名捐贈中,有一半的總額就是來自這15個北部的人口與經濟發展中心。

對柯文哲而言,要包辦一半的個人捐贈則需要前23個行政區,稍稍沒有侯友宜那麼集中。在這23個行政區中,台北市有九個上榜,等於台北市有四分之三的行政區都包含在內。這些行政區中,支持者的捐贈金額總數高則900萬,低則也有三、四百萬。除了居民人口和財力之外,柯文哲曾任台北市長、又以都會區青年為主要支持群體,也都有可能讓他更加仰賴台北市選民的捐贈。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柯文哲這裡,第一名的寶座是由台北市大安區拿下,再度佐證各黨在大安區的募款成果,其實未必受制於國民黨在此區的傳統優勢。此外,新北市人口較多的幾區也都上榜,而桃園市除了桃園區貢獻500萬之外,中壢也貢獻400餘萬,也同樣是以北部都會中心為重點。

柯文哲與侯友宜不一樣之處,在於他的靠山還額外包含新竹和台中屯區,而其中「科技園區」很可能是重要的關鍵詞。新竹市東區捐贈總額超過750萬,鄰接的新竹縣竹北市更捐贈多達800萬。或許,柯文哲自己出身新竹仍可能小有影響,但更主要的原因,推測應是由熱情的新竹科學園區從業人員及其家屬所推動。

同理,貢獻300萬的台中市南屯區正是台中工業園區和精機園區所在地,而捐獻逾400萬的西屯區,也不僅是台中的商業中心,更有許多中科從業人員在此居住、置產。台灣網路上普遍傳言,有許多科技業內的工程師、特別是竹科工程師支持柯文哲,這點目前雖然缺乏直接的統計數據證實,但至少就「熱情支持者」、「願意捐很多錢」來說,這個流傳的說法看來很可能也有其道理。

賴清德則是個人捐獻來源最分散的候選人,需要前27個行政區加總才能達到總額半數。其中,台北再度有八個行政區上榜,且大安區又再度名列前茅,和中山區捐獻總額雙雙破1000萬。在台北市這幾個行政區,三位候選人都能找到有錢又熱情的一小群支持者,無關乎國民黨黨在全體選民之間的傳統優勢。至於新北市的板橋、新莊和三重區,以及桃園市的桃園區等都會人口中心也都再度上榜;在台中市,上榜的則是西屯、北屯和西區,同樣亦為人口集中的商業中心。

但與其他兩人最不一樣的是,賴清德也有許多南部的熱情支持者願意捐獻,而這些台南、高雄以及屏東地區,則是其他兩人所沒有的靠山。在賴清德過去曾擔任市長的台南市,上榜的是東區(捐贈總額600萬)、中西區(400萬)、北區(400萬)。這裡同樣是台南開發最早、最為都市化、相對富裕的區域,屬於過去所謂的府城。

更令人意外的是,到了高雄,上榜的不只有人口最多(破30萬人)的鳳山區、三民區而已,就連人口18萬上下的左營、前鎮,和15萬上下的苓雅、鼓山,乃至人口不到10萬的岡山都通通上榜,可以說是遍地開花。其中,岡山區的人口僅有三民區的三分之一,但捐贈總額卻甚至來到566萬,更是與三民區的604萬相去不遠,呈現當地核心支持者極其強大的熱情。另外,屏東縣人口最多的屏東市捐贈總額也高達438萬,也為並不特別富裕的屏東縣在榜單上爭取到一席之地。

值得補充的是,岡山並不是民進黨在高雄最強勢的區域,在本次選舉中,賴清德在此的得票率甚至還略低於高雄市的平均。同樣地,屏東市由於有眷村和其他傳統上支持國民黨的聚落,民進黨歷來在此的得票率也其實不高。更不用說,像是台北市大安、松山各區,對民進黨而言更是十足艱困,卻也都是榜上有名的重點募款區域。

這樣的現象也再度佐證,募款和爭取選票其實相當不同:在談論政治時,不論談的是選戰的攻防,又或者是所謂的社群聲量、媒體表現、基層聲音等,人們都經常會混淆,未必總能思考清楚「這件事情是關於核心支持者?還是關於尚未被說服的選民?又或者是其他人?」就此來說,相對於爭取選票常需要說服那一群游移不定的選民,募款需要的則是召喚那極少數的一批熱情支持者,號召他們一起投入,一起「打一場美好的仗」。所以,候選人在一個地區募款的表現,絕不等於他在同一個地區吸引選票的實力,這是非常不一樣的兩回事,背後的邏輯甚至徹底相反。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短短 9 小時就募得 1310 萬元』,相關周邊一推出就秒殺。到2023小草仍能延續四年前的氣勢,也是很合理;藍白合破局後,柯以「假老二」、或有勝選可能的氣勢,持續催動捐款流入也是不奇怪。只是近日「捐款拆分」的爭議也讓人好奇,若深入分析是否能看出蹊蹺?

  2. 幾年前其他媒體做過分析顯示,在中國懲罰遠東集團多方捐款後,國民黨的企業捐款增加,民進黨的企業捐款減少,不知道現在的情況怎樣了

  3. 柯文哲竞总申报的资料还可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