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專題
王政自序:《五四女性:現代中國女權主義先行者》
「三十多年前與五四新女性的相遇,深刻地影響了我的後半生。」
以伊開戰後四天,我逃離了永遠的戰場以色列
10月7日是內塔尼亞胡政治生涯的奇蹟,而通過攻打伊朗,他又經歷了一場浴火重生。
當AI與真人算命師傅對壘:誰更懂中國人的邏輯?
從塔羅到AI算命,玄學為何成為中國年輕人的「顯學」?
已經不存在的「灰色地帶」上的頓巴斯人:專訪烏克蘭俄語作家庫爾科夫
「本質上說,他們是在兩種恐懼之間做選擇,而他們往往覺得自己住了四十、六十年的家會保護他們。」
戲癡.蘇玉華:演戲不是只看一滴淚
「創作應是自由的,我們應該什麼都可以做,可以講,可以拍的。演戲就是,你永遠不會知道效果怎樣,但仍然奮不顧身去挑戰和試。」
白宮大量清除氣候﹑傳染病及性別數據,民間能否自救?
每天都有新的內容消失、鏈接失效,或是被重新上傳,人們無法明確知道究竟多少信息遭到抹除或是刪改。
從創傷到承傳,移加港人與加拿大原住民的生命對照
這些被連根拔起、剝光個人價值的原住民孩子,曾經像粉末一樣被丟進所謂的「文明社會生活圈」。像所有剝開舊傷疤來書寫的人那樣,她躲起來用文字與回憶交戰。
書摘:高雄二十五淑女墓,是勞工、女鬼還是神明?
三種後來的敘事,體現了三種生者與逝者的關係。
印尼音樂故事在台灣:為愛情與寂寞購買一首歌;為光明與鼓舞組一支樂團
「有一次我被罵,我就去洗衣服,我在哭,我大哭,但哭的時候,靈感就這樣跑進來。」
耽美的代價:一場圍捕海棠作者的執法風暴
落後的法條在實踐中出現什麼問題?耽美是道德敗壞還是愛慾探索?已經出現分層的耽美社群,生存空間會進一步縮窄嗎?
加州衝突現場:橫飛的催淚彈,以及示威背後的州權與「無證移民」爭議
一場針對「無證移民」的突襲行動,展開了特朗普自今年初重返白宮以來,最強烈的一次社會反彈。
「因為我們想留在花蓮」:罷免傅崐萁,如何衝出第二高罷免連署?
「這是花蓮人,第一次,在街頭上喊出:『罷免傅崐萁』這個口號。」
1
...
3
4
5
...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