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大陸
政經、社會、人的故事,以最真實的視角深度報導中國。
讀者來函:我在上海浦東T2航站樓,看到終點前過不去的那條線
「老外都當天來當天走,還能牽狗上飛機。有一次我看到一個中國小姑娘牽着兩隻狗,我很激動啊去問人家,結果奶奶的,加拿大籍。」
我們為什麼閲讀(5):「我想要過一種審美的人生」
我是必須好好活着的。它休想讓我一直痛苦下去。我不僅要活着,而且還要在地獄集中營的縫隙裏,找到蜜糖的快樂。
評論|
「潤」加十年記:我一度逃回中國,最終又回到加拿大入籍
這十年,自己的運氣到底如何?我沒有確切的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自己堅持了下來。
評論|
產業鏈外遷、脫鉤加速:政治抗疫下中國經濟不可逆轉的代價
如果極端的封城清零政策持續下去,中國的製造業供應鏈存在長期的不確定性,不大可能恢復正常。
滬上老外:封城後我開始思考,「怎樣逃離曾經深愛的上海」
「我想潤了,」菲利克斯說,「我才明白,這就是一齣懸浮劇——看上去很美,但隨時可能摔在現實裏,被鐵拳迎面來一下。」
長沙自建房坍塌後:被改變的街道和無家可歸的工人
房子倒塌時,韓寧政想的第一件事是「黃碼的他可能要露宿街頭了」。
我們為什麼閲讀(4):我關掉了自己的書店,繼續建立書與人之間的連結
如今,書籍的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困難的反而是讀什麼、怎麼讀,以及讀後的交流。
上海疫情線上紀念館:人們因什麼而逝去?
市民居家隔離的日常不時闖入機械狗、「大白稻草人」等荒誕片段;社交媒體則具是搶不到的物資、叫不到的救護車和進不去的醫院。
中國航空業大蕭條中,失去自由的飛行從業者
航班數量大幅減少之外,令從業者感到難以適應的,還有層出不窮的學習、監控,以及嚴苛到違背專業性的行政指令。
評論|
爛尾的Killing Eve,影史上拉拉愛情的死亡症候群
代表是重要的(representation matters),編劇最後塑造出的形象與結局都會成為「代表」本身。
五四文學遺產:我們講述農村,和魯迅寫「故鄉」,該有什麼不同嗎?
官媒幾乎看不到鄉村民衆的真實生活細節,很多人把記錄文字發表在網上。與魯迅的啓蒙知識分子視角相比,這些記錄不再停留於觀看。
我們為什麼閲讀(3):我想了解,中國走向現代的歷史進程和驅動力
通過這種有選擇性的翻譯,通過我對翻譯的投入,把我最核心的一些想法間接地表達出來。
1
...
95
96
97
...
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