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滬上老外:封城後我開始思考,「怎樣逃離曾經深愛的上海」

「我想潤了,」菲利克斯說,「我才明白,這就是一齣懸浮劇——看上去很美,但隨時可能摔在現實裏,被鐵拳迎面來一下。」

滬上老外:封城後我開始思考,「怎樣逃離曾經深愛的上海」
2022年4月1日,上海,疫情期間,空蕩蕩的外灘街道。

上海封城第7天,菲利克斯(Félix)點開社交軟件,在對話框打出一句話,發送給老闆:我想潤了,mais je sais pas quand(但我不知道什麼時候)。

一分鐘後,他收到老闆的法文回覆:Moi aussi(我也一樣)。

法國90後菲利克斯,在上海一家法企工作4年了。雖然說不了太多漢語,他總能從朋友們的交談中,找到反映當下社會情緒的熱詞。他最新掌握的一個詞,就是「潤」。

潤,漢語拼音「rùn」,因為與英文單詞「run」拼寫完全一致,被當代青年用作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某種掙脫。文雅地理解一下,就是「從某種乏味的生活中抽離」,通俗點說,就是「為了明天而跑路」。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