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戰爭
國與族:大緬甸主義下果敢人的身份焦慮
常年戰事後,果敢民族何去何從?是進一步脫離緬甸,走向「果敢人治果敢」的高度自治?還是參與緬甸主流政治以爭取民族權益?抑或忘掉國族,以華人經商的靈活身段平靜度日?
評論|
劉智鵬:重訪日據香港 歷史重新論述?
從任何角度看,日據時期的香港都不是一段容易論述的歷史。
評論|
吳強:中國閱兵背後的政治強人夢
個人效忠成為此次閲兵的主要任務。這是習近平對他執政三年來的一次大檢閲,也是未來權力鞏固的一大階梯。如此情形,像極了1979年鄧小平發動對越戰爭的政治需要。
評論|
趙楚:閱兵牽動西太平洋戰略態勢
從軍事和戰略政策觀察的角度看,DF-21D和DF-26反艦彈道導彈可以當之無愧地稱之為本次閱兵最大軍事亮點。
評論|
詹順貴:連戰光環不再,前往北京取暖
連戰在馬總統和絕大部分台灣人民的反對下,仍執意前往9月3日天安門大閱兵,引爆台灣內部高度爭議。
評論|
趙楚:北京閱兵全面復活紅色歷史敘事
通觀整個活動,應該說,最出乎公眾期待的,也令人感到遺憾的,乃是抗戰紅色歷史敘事的全面復活。
圖集:閱兵舞台外的北京
評論|
洪振快:北京閱兵背後的目的
北京閱兵,對內重於對外,通過大規模紀念抗戰以獲認同、重塑歷史合法性是其隱藏目的。
評論|
徐賁:戰勝法西斯是怎樣的歷史進步?
法西斯國家最重要的共同特徵就是用秘密警察來監視和控制人民,嚴格限制他們的自由思想和獨立判斷,不允許存在任何不同的政治意見。
評論|
安徒:香港──官方不能駕馭的記憶庫
事實上,香港戰後是一個難民社會,不同歷史階段從中國大陸帶來的不單是前「國軍」的記憶,也包括大量民間的記憶。
評論|
林雨:鄧小平1984年大閱兵的政治意涵
對鄧來說,閱兵在國內無疑是黨、軍、國最高領袖權力的宣示。他抓住1984年稍縱即逝的機會一展威望,此後不再有機會閱兵了。
1
...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