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亂八年後的敘利亞,關於「戰後」的話語漸漸頻繁。
誰的戰後?哪裏的戰後?誰被審判?誰被饒恕?誰會歸來?誰又會離開?在由極權控制的戰後敘利亞,苦難和創傷是否真的會結束?
端傳媒跟隨戰士、醫生、平民、人權鬥士等人的腳步,帶你走進這片傷痕累累的土地……
這是「戰後:敘利亞」系列的第二篇,追尋一位衝動前往敘利亞、加入了兩個恐怖主義組織的年輕科索沃人。
夏夜落雨,艾伯特・貝里沙(Albert Berisha)的聲音從電話那頭斷續傳來,訊號很差。電話從科索沃城市利普連(Lipjan)的監獄播出,艾伯特得向獄友借電話儲值卡,打來訴說他的故事。電話中,他自稱政治學者,原本只想做對的事,卻在敘利亞遇上幾個恐怖組織的瘋子。但他的犯罪紀錄上呈現的是另一個故事:2018年5月,艾伯特因加入激進組織——敘利亞的「努斯拉陣線」(Al-Nusra)與「伊斯蘭國」(IS),被判刑3年半。
事情要退回到2013年夏天,26歲的艾伯特還留著一頭棕髮,短鬍子修理齊整。那日,他坐在筆記本電腦前瀏覽 Facebook 動態牆,看到一則影片時,停了下來。影片中,臉上布滿血跡和塵土的男女操阿拉伯語大聲喊叫,身後是大片瓦礫堆和煙霧。一個失去意識的孩子躺在一名蓄鬍男子懷裡,男子則正奮力逃離現場。影片拍攝的是大馬士革一處住宅區遭到敘利亞政府軍空襲。艾伯特坐在父母家中他的小房間裡,反覆看著這段影片,然後 Facebook 又推薦相關影片給他,都是類似內容:在敘利亞這場不公不義的戰爭中,不斷有無辜平民孩童死去。
十分難得的文章。
很難得的訪問與報導,可以瞭解一下那些「聖戰士」的心路歷程
不错不错
1945年,二战结束后,科索沃被划为前南斯拉夫领土,为塞族人通知
应为统治
已修改,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