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兩韓峰會如期舉行,氣氛熱絡,氣勢奪目。會後兩韓首腦發表了包含主要峰會成果的共同文件《板門店宣言》。在這個主題被北韓定義為「和平、繁榮和南北交流」的峰會成功之際,幾年來橫亙半島上空的戰爭陰雲瞬息稀薄,前幾個月半島面臨的核戰危機得到極大緩解,和平有了一線生機。可是,由於歷史、地緣和現實的關聯,中國與朝核問題及半島和戰問題有莫大而獨特的干係,很多人格外關注兩韓峰會對中國有關政策的諸多方面影響,此點值得簡析。
中國是兩韓峰會的隱形背書者
不少專業圈學者和公眾咸認為,兩韓峰會源於北韓主動在核導邊緣政策山窮水盡之際採取的外交突圍,而兩韓峰會,以及隨之即將舉行的朝美峰會,最後打破了朝核問題基於北京「六方會談」的多邊國際解決機制,也就意味着中國主導朝核與半島問題的總體規劃最終失敗。這一認知對於局勢和格局的變化有敏感的體認,但忽略了相關事態演進中體現的,中國的實際影響和作用。
在人們最關心的北韓去核問題上,兩韓峰會的成果為雙方共同同意的一點──鑑於北韓一反幾年來擁核和試導意志而拒絕去核的立場,正式承諾同意開啟半島無核化談判,顯然北韓欲將此點作為兩韓和朝美峰會的初始條件,因此,南北雙方提出一個表述頗為曖昧的建議:同意支持舉行美朝韓三國或中美朝韓四國框架的有關談判。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