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文化空間
「離開香港,我不難過」:林榮基,和他的台北銅鑼灣書店
在台北重啟銅鑼灣書店前夕,老闆林榮基遭人當街潑紅漆警告。待他回過神來,第一個決定是拿起身邊的背包,「追出去」。
小書店解題:日本疫期緊急事態宣言下的次文化生存
「這種時候,我們更需要確保個人的時間,冷靜下來,透過書本得到的價值觀、見解、知識,正好助我們明確自己在這時代裡的位置。」
專訪陳傳興:讓攝影還是攝影,不是現實或意識形態的佐證
要放棄先入為主以為攝影只是觀看和拍攝影像,只有當你瓦解、取消掉之時,就像現象學的「懸置自我」,世界才會打開,才會自動贈與給你。
中資書店淪為政治稻草人:經濟抗爭,你要珍惜的是什麼?
遠離對人最基本的關懷,把對極權的不忿發洩在錯的對象上,這是在可知的未來裡不斷操作的精神麻醉。
除了購物,香港人還想在商場看連儂牆、討論時事
反修例運動以來,市民們「搶奪了一種公共性」,沙田新城市廣場變得「好似一個公民廣場」。
逃離《逃犯條例》第一天,林榮基抵台:「不回香港了」
「有什麼好帶的?我本身就一無所有。我的感情是在香港的。你可以帶走感情嗎?」「我從沒有自由的地方,跑到有自由的地方,為什麼要難過?」
藝術家張爽:走過再多路,如何向內看見透明的自己?
「生命裏面,你不一定要去討好別人,不一定要做什麼東西給別人看,而且是要將這種豐富性和能量性放出來。」
一家書店的葬禮,和它告別的時代
在官方的間接干預下,在上海屹立20年、成為一代人精神地標的獨立書店季風書園關閉。1月31日,端傳媒在書店現場,記錄下它生命中最後的12小時,和來這裏表明立場的人們。
評論|
周保松:香港獨立書店之路──序言書室十年誌
十年前某天午後,李達寧和李文漢兩位哲學系畢業的年輕人,約我在中大范克廉樓咖啡閣見面。他們計劃開一家新書店……
台灣書店的下一個十年?小小書房告訴你的「開店指難」
否則小書店要是再倒下去,他們以後就只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了⋯⋯
林榮基來信:久違了台灣,向台灣朋友們致謝
見微知著,僅僅這麼一件小事,我見到台灣人顧己及人的表現,並不是懸浮空中的虛假。
林榮基,走出安全屋之後
被跟蹤,被勾線,銀行戶口被註銷,林榮基發現一切都無法盤根問底地追究。他決定走出安全屋,做能所能及的事,也寫寫2047的香港。
1
...
5
6
7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