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體
订阅支持
登录/注册
会员中心
简体
繁體
深度
日报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系列
栏目
互动页面
多元
国际
大陆
台湾
香港
社群
订阅支持
订阅新闻信
参与活动
最新
地域
国际
大陆
香港
台湾
速递
专题
评论
播客
活动
文化空间
专访艺术家罗雪宝:“跨”越边缘,异色众生皆可被理解
造物弄人,是谁才能去决定正常?
文化币在台湾:平日不看书的她,因此走进一家独立书店
对有文化消费能力的人,文化币无非锦上添花;但对从小没机会建立文化消费习惯的青年,文化币虽非雪中送炭,但肯定是重要的柴火。
专访摄影师 Austin Bell :寻访所有“彩虹邨”,记录香港2549个篮球场
我最大的优势是不在这里成长,未习惯这里的篮球场,不把这些景观视作理所当然。
“粤剧大殿堂”熄灯,市民送别新光戏院|Whatsnew
不论其早期政治色彩为何,回归后面临多次结业危机的新光戏院终拉上帷幕
评论|
2024中国电影产业总结:票房危机下,一个女性电影年
女性电影已从小众领域走进主流,甚至有投资人表示,难以想象未来还有谁愿去看一个以男性为主体的故事。
香港DJ上海Disco,他们随双城舞池起落半世纪
80年代,夜场热闹,当时年轻人哪舍得走?
评论|
《破. 地狱》破记录:城市更需破地狱,影院作为公共空间如何提供香港情绪出口
香港历史从未出现过,电影院成为了社会议题最重要的公共讨论场域:一个开放的、市民可于当中作出理性讨论社会不同议题的场所。
台北新生和平天桥拆除争议,一场交通规划与城市记忆的冲突
一座天桥,滋养、汇聚了民众对城市的想象。
专访香港爵士乐团体“翻腾三周半”:即兴,在框架里最自由地走动
“在这个年代的香港,在这个失去了一种动能的时候——知道下个星期可以去Jam、知道我接下来有场演出,所以要预备、要努力。”
疫后,中国文化空间的衰落、外国人的离去|端闻 Podcast
倒闭的空间和离开的外国人,曾经面临怎样的困境与选择?
一座城市的“地下”公民养成
把包裹着年轻人的信息茧房撬开一道裂缝,让光透进去。
在香港磨练技艺,到异地印一本书——香港出版和书店在英国再萌芽
走向世界,他们的出版不只感通香港人,还有越南移民、英国移工。
1
2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