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文化空間
我在皮村「打工博物館」的日子(上):在新工人文化中重拾階級記憶
我終於從我的漫長的大學畢業了。幾分鐘後,我挺直了腰桿,抹掉眼淚,繼續注視着這個世界,並打算繼續和這樣一個世界作鬥爭。
中港台記者圓桌:我們的2023康城 vs. 坎城 vs. 戛納,醜聞與爭議不缺席
記者應該提前做功課嗎?場內睡著了還能公允打分嗎?如何看待影展起伏不斷的爭議?
圖書館沒有的「禁書」,藏身在香港人家中書櫃
仍然安放在櫃裏、桌上和床底一角的書本,在短短幾年之間突然成為了「禁書」。
三年之後,他們為了電影再來香港
獨特的選片口味,難得的放映尺度,香港曾經是影迷看片的勝地,也是電影記者的必經之地。
陳哲藝專訪:電影是痛苦,是孤獨,也是解方
為電影痛苦,被香港迷住,陳哲藝的跨國影像體驗。
中國大陸電影市場,不需要進口片?——2022中國影市回顧
疫情和審查管控不斷變化的2022年後,中國影市是樂觀恢復還是無奈躺平?
當「新」動物園遇上「舊」遊客,高雄壽山動物園如何現代?
現代動物園指的並不是「現在的動物園」,新蓋的動物園也可能完全不符合現代動物園精神。
留在香港的人:新聞記者們失業了,開了一家小書店⋯⋯
有從前蘋果日報的記者,立場新聞的記者⋯⋯這家書店裡,同業圍爐,「你不會在別的地方,看見傳媒人這樣吹水⋯⋯」
台灣深山的香港圖書館:一個香港男孩,和他改建的廢棄礦工澡堂
看書的時候,大人同孩子介紹香港,最後卻說「不過現在,一切都不一樣了。」小孩問為什麼,大人卻沒有回答⋯⋯
深水埗黑窗里:走進這家素食「餐廳」,一場可能的變化在等你
「每一個被國家拋棄的人,他們所擁有的就只有彼此——如同在世界各處的我們一樣⋯⋯」
評論|
「香港故宮」屬於誰?:香港公共空間規劃的結構性矛盾與未來
在今日香港國安法敏感的政治氣氛和社會環境下,我們的公共空間又何去何從?
端開麥:第94屆奧斯卡頒獎之前,我們談談這一年電影帶來的收穫
2021年的電影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哪些故事和人物陪伴你渡過起起伏伏的疫情?
1
...
3
4
5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