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社會運動
三代知識人談台灣禁書史:不能印、不能賣的書,被撕掉的書,永遠消聲匿跡的書
「如果知道了那樣的歷史,你還想要再來一遍嗎?」
評論|
專訪李立峯:港人對媒體整體信任度提高,不過,「信任」未必是一件好事
「做記者,本身就不是太現實(笑)。」
革命、生活和夢:四位女性經歷的緬甸東部戰地
「我會想起和平的時候,那已經不存在了的和平。」
舊的世界,新造的人:台灣首例跨男「尼莫」免術換證勝訴
「他寧可打荷爾蒙打到死掉,因為這讓他變得越來越喜歡自己。」
評論|
吳崑玉:台灣國會職權修法爭議中,「青鳥行動」的誕生與藍白的失策
藍白至今還沒有認清,在這場青鳥行動中,他們失去的是什麼?
反修例運動五年,9個「改頭換面」的社運關鍵詞
不論是在官方敘述中,抑或在香港街上,這些關鍵事物已經被改換了面貌輪廓。
評論|
在香港邊緣上的南涌和梅窩,外來人如何做一本地方書?
人們在鄉郊開展自己的事情,反而「很多東西不可以做」的城市,「顯得很脆弱」。
評論|
粗暴而巧取的佔領:六四維園家鄉市集一記
清除六四記憶,一方面依靠公權力的嚴刑峻法,另一方面是公帑資助「民間」同鄉會佔領維園。
評論|
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觀後座談:偽紀錄,新媒介,勇氣與三年封控的記憶
康城首映後激起熱烈迴響,我們邀請影展記者們談論這部必將命運曲折的疫情後電影。
「六四」35年:林培瑞的六四記憶|端聞 Podcast
若從「短六四」和「長六四」兩個緯度來看待六四,林培瑞剛好跟這兩個緯度,有很多的交集
台北舉行六四事件35週年晚會,台灣主要政治人物均發文紀念|Whatsnew
晚間8時9分,超過2000名參與者起身默哀64秒,向六四事件罹難者致意。
香港23條後首個六四,仍有市民點蠟燭、以電話亮燈及默坐維園|Whatsnew
「其實做不到任何事,少少的悼念是需要的。很簡單的,沒有特別的胸懷,是人的心。」
1
...
3
4
5
...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