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
尊重誰的生命?拿掉誰的選擇?限制誰的自由?三位美國女性的墮胎經歷
「要他當孩子的父親當然不可能,而要我當母親,對孩子也絕對不公平。第二天早上,我打了個電話,預約終止懷孕。 」
新選舉新特首誕生,而弱勢的倡議在消音
民間團體與候選人互動的畫面幾近消失,政綱又鮮有提及具體政策,基層、環保及同志等弱勢的聲音要如何才能被聽見?
評論|
羅訴韋德案要被推翻了麼?——美國女性墮胎權及其政治鬥爭的歷史脈絡
這五十年來,羅訴韋德案令墮胎權從生殖自主權的鬥爭轉變成了一場捍衛司法判決本身的鬥爭,這使我們忽視了一些可能更重要的事情。
評論|
爛尾的Killing Eve,影史上拉拉愛情的死亡症候群
代表是重要的(representation matters),編劇最後塑造出的形象與結局都會成為「代表」本身。
大疫過後,走一趟廟街——這是無家者、移工、鳳姐的救贖之地
「我爬了起來,但看到很多人在大海裏浮沉。你受到別人幫助,那你是不是要幫忙拉其他人一把?」
端開麥:離開固定的座位,發現自己身上的酷兒
每個人身上都有邊緣性,接受它,發展它。
評論|
作爲「國家意志」的兩種厭女觀:「極端女權」大戰共青團中央揭示了什麼問題?
行之有效的年輕化宣傳策略,正讓國家意志更靠近中國年輕男性的觀念水位——一個「爹」正在不可避免地變爲仇恨女性的incel。
愛慾錄:談性說愛Podcaster揚,在節目讀信,直到原諒年輕時的自己
在越來越精準掌握自己之後,才能在交往中自由的交流;除了練習掌握好自己,自由還需要一個可以信任的對手。
關錦鵬專訪:時代抹不走的那種藍
許多經典港產片都排著隊要重新修復、放映,像時光隧道帶我們回到曾經璀璨的舊香港。時隔廿年,《藍宇》也順勢推出修復版。
評論|
頻繁「翻車」的抗疫宣傳:中國領導層是否陷入了「回聲室危機」?
這對中國接下來無法停歇的「抗疫」戰爭有何影響?恐怕情況會很難令人感到樂觀。
日本名導#Metoo名單滾雪球:園子溫們的惡行,受害女星不敢出「戰」?
「利用自己的權力欺騙懷有夢想的人,這會讓更多人誤以為電影圈就是這樣的世界,對以真摯與熱情打造作品的人,是極大的失禮。 」
台北新能祭:一場電音派對的絢麗景觀,與它背後三十年的努力
這是電音派對近年一次盛大、公開存在,完好嵌入台北常態,而之所以能達成,卻有著不同世代的努力,在那一個電音銳舞的台灣⋯⋯
1
...
32
33
34
...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