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評論
系列
欄目
播客
活動
政治
被踩踏的界線:蘭嶼一起行車糾紛,為何點燃達悟族人怒火?
「叫你們蘭嶼的年輕人出來!」事到如今,這已經不是當事人施光輝一個人的事了,而是蘭嶼全達悟族人的事。
評論|
分化還是聯合?時代夾縫中的美國左翼組織
美國左翼社群被圍困的現實背後,也對思考群衆運動走向和去中心動員的利弊有着重要的意義和教訓。
不要父權要多元,封控抗議中女性與酷兒的臉
「當女性抗爭者站出來的時候,首先被攻擊的是她們的性別,比如在女性手舉的白紙上,P圖『五百一晚』。」
評論|
梅復興:2022年台海軍事總評——中共「脅迫性」威脅,台美如何應對?
台灣不可能光靠一己之力長期抵禦中共軍事威脅,最合乎美台雙方戰略利益邏輯的,就是構建可恃的軍事分工。
大陸精英熱捧香港優才計劃,可以緩解香港人才荒嗎?
對不少人而言,香港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身份、「一個過渡」;另一些人則還在猶豫,香港真的有好機會嗎?
移工世界盃:綠茵場上的異鄉人,台灣足球的多重宇宙
「重要的是,足球可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避免他們在台灣工作時感到自卑、消沈難受。」
評論|
延安為何是「意外」的革命聖地?——歷史學家周錫瑞談陝甘革命的起源
中國革命不是某種不可避免的農民對貧窮和壓迫的反應,而是在一個不斷變化的地方、國家和國際事件下的意外產物。
中國式解封:斷裂的防疫政策和失序中的人們
斷藥、囤藥,醫療擠兌、醫護感染⋯⋯中國準備好面對後清零時代嗎?
白紙抗議被捕者:被警察扇耳光、扣留兩天,出來後我被同事孤立了
「在小巴車上不斷被打時,是我最害怕的時刻,而出來後同事们看我的眼神,則將我拖向抑鬱的黑洞。」
評論|
中國「黨國資本主義」的形成:國家安全困境與對國際政經體系的衝擊
共產黨面對「威脅」維護政權安全的行動,反過來引發了其他發達國家的擔憂,促發了這些國家採取措施限制中國的企業和商業行為。
族群、經濟、民主成就——哪些因素影響台灣人為台而戰的意願?
即使台灣人未必喜歡在現在的兵役制度下當兵、接受「教育召集」,然而就「意願」來說,台灣確實有推動全民防衛的空間。
評論|
大變局時代的勞工命運:疫情三年中國工人生存狀況全觀察
當前中國正處於大變局的過程中,經濟社會面臨結構性的變化,勞工階級為了應對他們處境的惡化必然會持續不斷地行動。
1
...
125
126
127
...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