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影視
奉俊昊的奧斯卡與韓國電影的瘋狂秘密
就這一句充滿個人主體性的大實話「寫劇本不是為了代表國家」就遠非絕大多數香港和大陸電影人能夠說得出來。
馬來西亞導演廖克發:用台灣的自由去做最好的事
在倡導自由和多元的台灣,所謂的「台灣人」是什麼樣子?是單一的,還是多元的樣子?
情人節片單:刁鑽閃亮的愛情影劇十年選
如果你厭倦四平八穩的浪漫故事,今天請看看我們為你選出2010-2019十年來難忘的獨特影像作品。
若放不下對婚姻的貧瘠認知,談論《婚姻故事》就是浪費
這部失意於獎項的電影並非要講婚姻和感情的弔詭,粗暴的感同身受便錯過了作品的精彩之處。
總評奧斯卡:選擇《寄生上流族》與「小丑」,學院獎顛覆自身了嗎?
與其說奧斯卡爆冷,不如說是希望自己更具有普世視角的學院獎,剛好遇到了一部既高度類型化又探問普世困境的韓國電影……
奧斯卡熟齡白男口味有歷史:黑人女演員的小金人70年追尋記
若這個獎座屬於一個白人,身價可能超百萬美元,可惜它屬於黑人女演員……
奧斯卡前夕預測:「老白男」能度過外強中乾的轉型期嗎?
奧斯卡由此失去了原本影視被關注的優勢,與美國電影與他國抗衡的特色,這個獎項近幾年的確被綁手綁腳⋯⋯
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揭曉前評析:應該入圍的女性電影人去哪了?
學院曾為奧斯卡多元化銳意改革,多方吸納會員,然而呈現的結果依舊如此單一,那些原本可能入圍的電影人她們去哪兒了?
病毒,恐懼與控制:關於傳染病的十三部延伸觀影片單
提及疫情,除了漫天及時與延遲的消息之外,這十三部影劇多多少少講出了人的無力。
《乜代宗師》不夠好笑,黃子華也不夠黃?
網上輿論把《乜代宗師》硬拉進黃色經濟圈的討論裡中,也說明了在政治嚴重對立的社會氣氛下,一些具異質性的本土精神也很容易被掩沒,或被策略性標籤。
評論|
那些和《小婦人》一樣被掐住咽喉的女性電影
在保守浪潮中的多元化/性平文藝作品,多數給人一種謹小慎微的感覺,看似開放的語境最後還是變成束縛?
陳志漢談紀錄片《一念》:拔管不拔?台灣健保制度造成的「過度醫療」
生死從來無法斷言,並不止醫療有沒有效,他在意的不是被拍者行為對錯,而是紀錄片作為探索方式,會帶我們去往何方。
1
...
48
49
50
...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