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遷移
還好有泰國:高壓年代裏,屬於大陸年輕人的另一種「潤」法
如此多的人湧向這裏,也許正是因為,相比被宣傳被教育的,個體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關心台灣政治、不知從何說起香港,他們在不安中開展真正的生活
關心台灣不是因為「確定能待下來」,也不是「為了待下來」才做,而是「因為想在這裏待下去」。
一條小村裡的「香港」:社運疫情後,離開的人怎樣才會回來|導演曾翠珊專訪
太平清醮每十年就像一次盛大的Reunion、也是村民各自人生的Check point。
從議員助理到英國外賣員,他為何選擇回流香港?
「(有些問題)如果要deal with,我無論身處何方,都仍然要deal with。」
米蘭‧昆德拉:如何令期待「流亡異見作家」的政治道德人士失望
流亡者一旦在移居地定居下來,就必然跟原居地愈來愈遠;而正因這種跟原居地日漸強烈的距離感,流亡者也逐漸失去流亡意識。
31位離港攝影師 留下最後的香港影像
看著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遠去,不論是新生、是醒覺、或是夢想,一張張離散者的影像,以香港人共同的痛楚連結起來。
香港 vs. 英美澳加:已有海外居留,為何還要申請香港優才?
「內地像我的父母,是我不能選擇的出身;香港則像子女,是未雕琢的作品,我可以去塑造。」
香港是個option:高才通申請掀熱浪,他們會移居香港嗎?
「這個關注未必會有動作,大家是覺得香港是個option。因為前兩年,香港有些過氣。現在有些找回昔日榮光的感覺。」
從英國、加拿大到日本,海外的六四集會籌辦者在碰撞中相認
「割裂之後信心從哪裏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行動創造的。」
專訪商台《晴朗早晨全餐》前主持張子君:當在香港做時評要戴頭盔
「每次comment完之後,都在問自己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話。」
土耳其大選現場|地震後大選前,敘利亞難民成為了「優先趕走」的對象
「我們的權利被系統性地侵犯了。無論我們走到哪裏,他們都像狗一樣對待我們。」
《白日青春》劉國瑞專訪:為什麼有的人能被當成「香港人」,有的人不行?
將對社會邊緣族群的關切和對身分認同議題的理解,融入兩個家庭故事之中。
1
...
11
12
13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