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metoo
郭台銘副手確定,《人選之人》演員賴佩霞出任促「整合在野」|Whatsnew
郭台銘稱他與賴佩霞將成「最強組合」,為台灣打造出耳目一新的氣象。
#MeToo六年後,被指控性侵的人現在去了哪裏?|數洞
他們真的被「取消」了嗎?
民運圈#MeToo調查:圈外是極權,圈內是父權,受害者的多重受困
「這些被指控性騷擾的人,沒有意識到極權和父權的同構性,對自己壓迫者的角色一無所知。」
發聲者的失語時刻:當中國女性記者遭遇性騷擾
記者——這一慣性為他人發聲的職業,當引入「女性」前綴,當遭遇「性騷擾」時,依舊難以避免地陷入另一個失語處境。
台港中#MeToo對談(下):除了制度改革,#MeToo能有「私了」策略嗎?
「我們如何在私人生活中不做enabler,如何不讓不應發生的發生。」
台港中#MeToo對談(上):#MeToo是否檢討非性的暴力?是所有人的運動嗎?
「只有某一種論述(discourse)是普遍被接受的,跨出這個discourse之外,很多是沒有辦法被接受的。」
「過去的我已經消失,新的自己仍在熟悉」——被性侵未遂後,她如何重拾自我?
「我不會對被告、和被告身邊的人感到抱歉。我可能很破碎吧,但我從來沒有一刻是感到羞恥的。」
《不完美受害人》:一部主旋律MeToo劇,能講什麼,不能講什麼?
性別不平等的事實已無法遮蔽,官方話語的治理目標,不再是否認這些侵害現象的存在,而是爭奪誰才能「救贖」當代女性。
解讀台灣新版性平三法:修法有哪些重點,還有什麼未竟之業?
在MeToo點燃燎原星火後,台灣迅速展開性平三法的修法,修法有哪些重點,又有哪些未竟之業?
評論|
不眠芭比的黑鏡警告:當芭比走進現實世界,人們卻穿成芭比走進虛擬
這個世界或許放棄了將女性作為客體去凝視約束,卻從未放棄將女性作為資源。
為什麼難以說出口?十多年後,她要為16歲的自己走上性平申訴
她們受困於老師對她們的好與教導,直到最後才能清楚區分,加害者可以是一名好老師,但同時不應該侵犯學生。
接受完整性平教育的一代:台灣大學生怎樣應對性騷擾?
「讓心中化膿腐爛的傷口重見天日,相信終有一天,它會留疤,它會痊癒。」
1
2
3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