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中港關係
評論|
余永逸:論澳門「一國兩制」模式的可持續性
澳門回歸後維持政治穩定的重要原因:親北京力量主導的政治體制,澳門政府的「分贓」政策,政府主要官員的內地背景。
影像:「中大戰事」一月後,復原的和無法復原的
校園總有一天始終會復原,但有發生過的,便不能被推翻,歷史始終會記住那年那夕。
我參與了一場尷尬的罷工試驗
一個管理級同事問我:「我應該支持你們長期參與這一場運動,抑或支持你們這個禮拜罷工更有用?」
評論|
葉健民:香港區選逆轉之後,北京可能的管治邏輯
北京必須承認短期內無法恢復秩序。這種情況下,她會作出讓步以化解危機嗎?
反修例抗爭在南韓:激盪的校園,沈默的政客
「3年前,透過『燭光運動』獲得民主權利的南韓政府,對香港示威未表支持,令人感到羞愧。」
評論|
鄒崇銘:從網絡動員到生活自主——「黃色經濟圈」的未來想像
一旦新的市場模式和交易關係確立,則日常生活革命便不再是空談。
評論|
蔡玉萍:香港反修例運動很父權?回應何式凝教授
是不是有不理想的行為的存在,就足以判下「運動是父權」的結論?
理大圍城之戰
「再多的子彈,也不能解決政治問題」
評論|
鍾劍華:逆轉的香港區選後,各方的政治責任
大部份市民都認為,政府如果不承諾作制度改革,根本就不足以解決香港如何有效管治的問題,也無從平息因此次事件而引發延續至今的政治對立及紛爭。
踰越與隔限:反修例運動中的女性力量及性別策略
在反修例運動裡,「港女」的意涵在公共輿論中大逆轉,成為勇武的救港巾幗。女性抗爭者的蛻變來自與暴力的親身接觸。
讀者來函:作為內地生,留守中大是怎樣的體驗?
「作為留下來的內地生,我常常感覺自己是不可見的。」
素人之戰:福建三代、屯門十兄弟、大狀和職業治療師,為何出戰區選?
「我們年青人都不願意主動去傳遞資訊、幫街坊解決問題之類,建制派動員很多人去做,不就壯大了地區影響力嗎?」
1
...
16
17
18
...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