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暴力
大疫過後,走一趟廟街——這是無家者、移工、鳳姐的救贖之地
「我爬了起來,但看到很多人在大海裏浮沉。你受到別人幫助,那你是不是要幫忙拉其他人一把?」
評論|
頻繁「翻車」的抗疫宣傳:中國領導層是否陷入了「回聲室危機」?
這對中國接下來無法停歇的「抗疫」戰爭有何影響?恐怕情況會很難令人感到樂觀。
【互動頁面】被「獻祭」到網絡色情群組的中國女性
端傳媒臥底多個中文色情Telegram群組,發現一條條複雜又難以蒐證的產業鏈,受害女性要如何維權?
端開麥:八孩母親「拐賣」案,陷落的事實真空
當下被大多數人使用的「拐賣」一詞並不能充分反映這類女性的遭遇,「人口販運」,值得在更廣泛意義上被重視和討論。
遠方的哭聲:從八孩母親到被遺忘的農村女性精神障礙患者
「人權的保護不是家庭的責任,而是政府唯一需要存在的理由。」
生了八個孩子的女人,人們說她瘋了:豐縣事件和一場對拐賣婦女的輿論清算
「還是瘋媽媽們只有被打時才是瘋的,只有生女兒的時候是瘋的,只有不聽話的時候是瘋的,不然為什麼大家都不怕她,要撿回家?」
學者專訪:天主教會戀童,神聖的語言是如何被利用來侵害兒童的
關鍵仍然在於我們如何理解權力﹑階級和制度:教廷跟屬下神父的,神父跟會眾的,當然--還有我們跟孩子的。
中國職場性騷擾維權困境:「想到這事,就有『被命運扼住喉嚨』的窒息感」
性騷擾是如此的難以界定,從企業制度、社會輿論到法律法規,都存在著重重漏洞與令人絕望的漠視。
評論|
不解釋的特權:吳亦凡風波中的性別失衡
雙方似乎被各打五十大板。但是,看似一碗水端平的輿論風向背後,有哪些問題被一帶而過、悄悄隱藏?
劉強東案未了,他們沒有忘記Jingyao
「因為我們的出現,整個法庭的氣氛都變了。」「在這個輿論吃人的時代,遙遠的情感支持是能稍稍幫忙抵禦一些風涼話的。」
評論|
《你好,李煥英》:是新一代的女性電影,還是年輕人的自我感動?
一個「俗套」的穿越故事,卻賺足了眼淚;導演賈玲未能完成的任務,觀眾卻替她完成了。
評論|
屈從與失語:為什麼女權主義者會反對色情作品?
色情作品引發的矛盾不只是自由與平等之間的矛盾,而是自由這一原則內部的矛盾——男人的言論自由扼殺了女人的言論自由。
1
...
5
6
7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