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暴力
中共如何破解威權宣傳的兩難困境:新媒體時期的官媒策略與大眾動員技巧分析
官媒超出預期地全面激發了群衆的興趣和認可度,「十年前,沒有人讀《人民日報》,今天,所有人都讀《人民日報》」。
高校推行「大思政課」後,大陸學生如何「理解當代中國」
某外語專業學生形容龐雜的思政教材:「這就好像是為了那碟醋,包了幾屜餃子。」
評論|
不止是性騷擾:知識分子的濾鏡下,同樣赤裸的性狩獵
壓迫已經先於傷害而存在。
性侵醜聞後,傑尼斯事務所與粉絲們走入歷史,還是迎向未來?
傑尼斯改名星達拓娛樂,即將在2024年春天正式運營。喜歡偶像的粉絲們卻心情矛盾。
右翼民粹能量暗湧,台灣反印度移工浪潮中的張力與微光
「關於移工,我們還要學的事情還很多。」
爽劇和女性主義:黑色罪案劇 Deadloch 如何將二者完美結合?
女性主義不再是痛苦的、受虐的,關於受害者的電影,而是關於活著的人。
發聲者的失語時刻:當中國女性記者遭遇性騷擾
記者——這一慣性為他人發聲的職業,當引入「女性」前綴,當遭遇「性騷擾」時,依舊難以避免地陷入另一個失語處境。
《不完美受害人》:一部主旋律MeToo劇,能講什麼,不能講什麼?
性別不平等的事實已無法遮蔽,官方話語的治理目標,不再是否認這些侵害現象的存在,而是爭奪誰才能「救贖」當代女性。
包麗之死:戀愛中不能承受之重
親密關係中的精神虐待更加隱密,但造成的傷害不亞於身體虐待。
解讀台灣新版性平三法:修法有哪些重點,還有什麼未竟之業?
在MeToo點燃燎原星火後,台灣迅速展開性平三法的修法,修法有哪些重點,又有哪些未竟之業?
柯文哲陣營「空服員應援團」涉厭女爭議,性別議題成大選顯著指標|Whatsnew
性別政治不僅已經成為台灣社會塑造自我認同的重要手段,也逐漸成為統獨議題之外,影響總統大選的顯著指標。
為什麼難以說出口?十多年後,她要為16歲的自己走上性平申訴
她們受困於老師對她們的好與教導,直到最後才能清楚區分,加害者可以是一名好老師,但同時不應該侵犯學生。
1
2
3
4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