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性別暴力
《不完美受害人》:一部主旋律MeToo劇,能講什麼,不能講什麼?
性別不平等的事實已無法遮蔽,官方話語的治理目標,不再是否認這些侵害現象的存在,而是爭奪誰才能「救贖」當代女性。
包麗之死:戀愛中不能承受之重
親密關係中的精神虐待更加隱密,但造成的傷害不亞於身體虐待。
解讀台灣新版性平三法:修法有哪些重點,還有什麼未竟之業?
在MeToo點燃燎原星火後,台灣迅速展開性平三法的修法,修法有哪些重點,又有哪些未竟之業?
柯文哲陣營「空服員應援團」涉厭女爭議,性別議題成大選顯著指標|Whatsnew
性別政治不僅已經成為台灣社會塑造自我認同的重要手段,也逐漸成為統獨議題之外,影響總統大選的顯著指標。
為什麼難以說出口?十多年後,她要為16歲的自己走上性平申訴
她們受困於老師對她們的好與教導,直到最後才能清楚區分,加害者可以是一名好老師,但同時不應該侵犯學生。
接受完整性平教育的一代:台灣大學生怎樣應對性騷擾?
「讓心中化膿腐爛的傷口重見天日,相信終有一天,它會留疤,它會痊癒。」
性平之夏:台灣反性騷擾30年後,為何學生又站了出來?
這應該是台灣性平法實施19年來,各個大學最忙碌也最具挑戰的一個暑假。
陳美華:台灣MeToo為什麼遲到?異性戀常規下的女性日常
「吃豆腐」的主詞是男人、動詞也是男人,豆腐/女人做為客體、受詞,還能談論主體性嗎?
彭仁郁:台版MeToo浪起後,我們如何跟上浪,可以一起走多遠?
性暴力不會因為這波MeToo運動而終結,但這是社會集體共同覺醒、深入了解性暴力複雜性的機會。
台灣職場性騷擾:說出「我們不要這樣算了好不好」之前,你需要的底氣
如何在這波浪潮中,正視當事人的經驗,重新盤點制度的缺點與完善度,是這波浪潮中應該推進的重要工作。
陳宗元:在台灣,性騷擾及性侵害的困境是什麼,司法如何避免二次傷害?
在現實中,各單位在處理相關事件時,多為遮家醜而以各種方式勉強、勸服被害人息事寧人,導致被害人反而被體制所傷害。
喬瑟芬:台灣遲來的MeToo浪潮,民進黨性騷事件何以成漩渦中心?
為什麼長久以來,大家都「聽說」過某些事,卻無法讓這些人付出代價?
1
2
3
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