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家庭
從中國被收養之後,她們尋找「我是誰」的答案
原來自己的經歷是獨特和寶貴的,她們慢慢為自己搭建起「跨種族收養者、華裔美國人和亞裔美國人」的三重身份認知。
三孩放開之後:關於性別、勞動力,與養老的問題答案在哪?
以國家意志代替個人權利的治理思路,使性別平等與生育自由,不斷為多年人口政策的積弊買單。
格格不入?以「生產性」論輸贏的日本社會裏,這所小學追求個性和自由
不以為社會培養人才為目的小學,會讓孩子在長大後與「社會贏家」絕緣嗎?成為「贏家」,該是教育的目的嗎?
【讀者來函】聽見孩子說不要,把兒童當成一個人來尊重
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Spank Out Day),而那位在台中柔道場上昏迷的7歲男孩,至今尚未甦醒。
日久他鄉是故鄉:從「中國回教徒」到「台灣穆斯林」
從台北的盆地邊緣出發,可以看見台灣一頁層層疊疊的伊斯蘭歷史。
藏在家中的攝像頭:保護下的摧毀
攝像頭下的孩子們最終的確學會了一些東西,比如「表演」。
在不確定的時代保護孩童,從屬於他們的「正確遊戲」開始
為了玩而去玩的遊戲,漫無目的的遊戲,打破你的秩序的遊戲。
評論|
反代孕狂潮的偏見:隱身權貴、失足孕媽,和成為眾矢之的男同性戀?
狂熱的輿論扭曲了關於代孕的集體認知。反對代孕的大討論中,「誰在代孕」和「誰在消費代孕」的基本問題仍然充滿偏見和錯誤認識。
全球捱瘟疫,台灣電影卻在這一年畢業了⋯⋯
台灣電影於2020掀起熱浪,全球形勢、中國與香港、本土因素各給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中國人還有「不冷靜」離婚的權利麼?
從數據看「離婚冷靜期」的合理性。
評論|
「一審不判離」:中國基層法官的釋法考量如何阻礙離婚自由
法官們似乎更傾向於將要求離婚的女性和家暴行為人送回家,或者強制她們把自己藏起來,而非准許她們想要逃出不幸婚姻的司法訴求。
同婚通過後,國王與國王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嗎?
台灣同婚合法化後,反同婚的勢力並不因此而消解,連串的「性別戰爭」繼續在孩子們的書架上開打。
1
...
4
5
6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