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日本第49回眾議院選舉中,夫婦選擇別姓的問題又一次成為了各黨爭論的焦點之一。本次的選舉活動中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出現了戲劇性的一幕:10月18日在日本記者團體(JNPC)主辦的九黨首討論會中,被問到是否贊成在明年的國會上提出<承認選擇夫婦別姓的方案>時有八位黨首都舉手贊成,而自民黨總裁岸田文雄卻雙手支撐桌面,面無表情。而這一幕恰好被記者拍下,並且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討論。
作為日本保守主義的代名詞,自民黨反對夫婦選擇別姓並不令人意外,但是在今年三月25日,自民黨內別姓贊成派議員發起成立了「選擇夫婦別姓早期實現自民黨議員聯盟」,有一百位以上自民黨籍議員表明參加這個議員聯盟。其中就包括現任的自民黨總裁岸田文雄。由此可見,即使在保守的自民黨內部,對待選擇別姓的態度也並不是一味地反對,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如今夫婦選擇別姓的制度難以推進的局面?

所謂「選擇夫婦別姓」就是指在結婚時不必像現行民法所規定的那样必須夫婦同一姓氏,而是可以自由選擇是否保留自己結婚前的姓氏。其實關於選擇夫婦別姓這件事情,對於日本人來說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1996法制審議會就開始在《民法一部改正法律綱要》中導入<夫婦選擇別姓>的方案,至今已經有25年之久。另外聯合國女性歧視消除委員會對日本審議會在2016年三月就針對日本民法中強制夫婦強制同姓的規定,發出了改正的勸告。雖然無論在政界還是民間,都有很多致力於推動實現選擇夫婦別姓的團體和社會運動,但是正如我們所知,在這25年間幾乎沒有進展。對於「強制夫婦同姓」這條法律的憲法審議也進行過兩次,兩次最終的結果都是「合憲」。很多致力於推動選擇夫婦別姓的人士都表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結婚時強制夫婦同一姓的國家。作為先進國的日本,為什麼在這件事上面如此堅持以致於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其實這與日本特別的「家制度」以及希望保守「家制度」中殘留的傳統家庭價值的保守派有脫不開的關係。
「家制度」其實在日本的近代歷史中出現過兩種不同的形式,一種是在江戶時代產生,另一種在明治時代產生。為了對兩種不同的家制度進行區分,一般在日語的文章中會講前者的「家」表記為片假名「イエ」,被稱為「イエ制度」,明治時代形成的家制度則會被表記為漢字「家制度」(在日語中家的發音為イエ)。江戶時代的「イエ制度」是一種典型的家父長制下的家族存在形式,「イエ」最大的使命就是能讓家名可以永久流傳下去,所以在這個使命之下,家長會掌握這個家族之中的絕對權力,使家名和財產能夠流傳下去。但是,關於家長權力的繼承,並沒有規定一定非長子繼承不可,能力強的非長子亦有繼承家族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