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極端天氣
評論|
林宗弘:921地震23週年——災害頻仍的台灣,如何成為韌性之島?
921震災帶來的啟示是,國家能力與公民社會參與,有助於災後發揮制度韌性,這是民主制度的優勢。
四川限電下的農村:斷電的炎夏,村民在等待「國網」
「農村設備的運營維護成本遠高於城市,為農村供電是『高投入低迴報』。」
炎熱都市:懷疑被高溫悶死或重創的人們
「死或者因為他的心臟血管,但跟你的地盤悶熱是否相關?」在香港,工人中暑亦不納入職業病或工傷賠償。
在杭州的兩個高溫天,我做了一名女性外賣員的「跟班」
「熱也得繼續跑,」陳芳感覺今年夏天特別熱,「主要是很曬,以前沒這麼曬。」
熱有幾種、困住了誰?汗涔涔的難受如何成為致命危險
這個夏天不是某種極端的孤例,難受的熱也不是熬一熬就可以過去的。
傳遞救命信息:中國民間志願力量穿透的暴雨與穿不透的壁壘
民間志願力量在每一次大災中成長,也面臨無法逾越的邊界:被納入官方救援信息庫,以及,指向問責。
「吃人」的地下空間:河南暴雨揭開哪些問題?如何改進?香港有哪些經驗?
排洪關鍵不止在設計方,而是在「如何避免和解決所有不良後果」。
評論|
從問責消失到鴻星爾克:河南水災的多重敘事與自我感動的民間情緒
可以肯定的是,經過這場暴雨,國家意志與民間情緒,以更加民粹的形式團結在了一起。
一小時201.9毫米,暴雨落在河南
7月20日6點、9點、12點、16點左右,鄭州市氣象台連續四次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但鄭州市政府並未發布停工、停課要求。
白銀越野跑事故,和一座枯竭「銅城」的轉型嘗試
跑者與城市,皆難以自救。
洪水下慌張的大壩,和寸土必爭的分洪區
洪水從哪來?到哪去?又應該到哪去?
【影像現場】洪水過後:被淹沒和被拯救的
進入汛期至今,已有27個省市、4552萬人次受災,142人死亡失蹤,3.5萬間房屋倒塌,直接經濟損失1160.5億元人民幣。
1
...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