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中國北京,一位48歲的導遊在帶一群學生參觀完頤和園之後猝死。死因為高溫工作導致的中暑「熱射病」(heat stroke)。根據氣象數據,當天北京最高氣溫是攝氏39.7度,平均氣溫32.4度。此前當地已連續一個月最高氣溫在30度以上。
過去一個月內全球都出現了極端高溫天氣。自6月22日開始,中國中央氣象台多次發布高溫預警,包括北京在內的部分地區氣溫升高至40攝氏度以上;香港天文台則在6月就已發出10次酷熱天氣警告。6月平均最高氣溫較往年紀錄高出1.2攝氏度,為有紀錄以來的第四高;7月5日,台灣中央氣象局指台灣已進入入夏以來最大規模的高溫天氣。此前一天,花蓮玉里測得氣溫攝氏39.1度。
北半球幾乎沒有地方倖免於此次熱浪。6月29日,沙特(沙烏地)氣溫飆升至接近50攝氏度,超過2000名朝覲的穆斯林出現中暑症狀;7月5日,美國鳳凰城出現44度高溫天氣;7月7日,美國國家氣象局預測稱,7月12日美國南部可能出現45攝氏度甚至51攝氏度的高溫,從而刷新當地有史以來最熱天氣的記錄;目前正值冬季的南極,氣溫也出現了異常升高,而南極的海冰面積則出現了歷史新低。7月5日,美國國家環境預測中心(NCEP)指出,7月4日全球平均氣溫為17.18攝氏度,為有歷史記載以來最熱的一天。
與此同時,中國中西部、美國東部、日本、印度北部等多地都出現了極端暴雨天氣。7月3日以來,重慶因陣雨或雷雨造成逾13萬人受災,其中萬州區因災死亡15人,失蹤4人;在印度北部,截至10日因暴雨至少死亡34人,英國《衛報》引述印度氣象部門一位高級官員稱,7月9日德里降水量達到153毫米,是40年來該地出現的最高單日降水量;7月10日,日本西南部的暴雨引發山體滑坡,造成至少1人死亡、4人失蹤,氣象廳官員表示稱這是「從未見過的強降水」;同日,紐約州爆發洪水,至少一人因災死亡。(延伸閱讀:一小時201.9毫米,暴雨落在河南)
更多極端天氣也在醞釀之中。7月4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稱,他們觀察到了自有數據以來的最高全球海溫。海洋氣溫的不正常升高意味着大氣環流、尤其是氣旋系統也會出現異常。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在同一天宣布今年將出現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美國南部、南美洲南部、非洲和中亞出現更多降水,而澳洲東部、印度尼西亞、南亞和中美洲則會出現嚴重的熱浪和乾旱。同時全球地表年溫度會至少因此升高0.2攝氏度。
伴隨着厄爾尼諾現象,海洋的生態系統也將受到影響,從而影響漁業出產。此前加拿大出現的影響到整個美國北部的山火問題也可能再次複製。極端高溫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德國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熱浪天氣期間,因心血管疾病而呼叫救護車的人數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前文所述的北京導遊因中暑猝死的慘劇,也只是全球在熱浪中求生的工薪階層面臨的嚴峻狀況的一個縮影。(延伸閱讀:炎熱都市:懷疑被高溫悶死或重創的人們)
得克薩斯理工大學的研究警告稱,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排放了超過負荷的熱量,並且正在導致更強大和更具破壞性的颶風。總的來說,這一趨勢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氣候模型一致:該模型顯示,除非馬上減少排放,否則全球氣候變暖將在未來幾十年持續加速,極端氣候會越來越多。(延伸閱讀:轟轟烈烈的減碳中,中國經濟、政治與生活會如何被重構?)
今年早前的3月20日,由世界領先的氣候科學家組成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了其第六次評估的綜合性評估報告。在報告中,該委員會警告全世界必須馬上行動以將全球氣候升溫控制在相對工業化之前水平的1.5攝氏度以內,否則將超過臨界點,氣候的破壞將無法逆轉。該報告悲觀地指出,按照現在的碳排放趨勢,1.5攝氏度的臨界點在2030年之前就會被超過。
當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強調,「這份報告吹響了號角,呼籲每個國家、每個部門大規模加快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他同時希冀各國政府迅速行動,通過投資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術來減少排放。而到了7月7日,在一系列的創紀錄高溫數據之後,古鐵雷斯做出了一個更悲觀的表達:「氣候變化已經失控」。(延伸閱讀:COP26氣候大會閉幕,還有哪些爭議問題有待解決?)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