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Whatsnew

23條立法、擴大高才通、鼓勵生育,李家超新施政報告提到什麼?|Whatsnew

施政報告還包括了強化應對極端天氣能力、樓市「減辣」、將「北部都會區」作為香港未來發展新引擎等內容。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攝:Ryan Lai/端傳媒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在立法會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攝:Ryan Lai/端傳媒

端傳媒 編輯部

刊登於 2023-10-25

#特首#行政長官#國家安全教育#特區政府#樓市減辣#高才通#李家超#極端天氣#港區國安法#23條#香港#施政報告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於週三(10月25日)到立法會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

報告以「拼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作為主題。(延伸閱讀:《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立法規管眾籌、設行政長官表揚榜、以貨櫃建「簡約公屋」》)

一如外界近日流傳消息,施政報告提出樓市「減辣」、向在港新生港人嬰兒發放奬金等措施。李家超還宣佈,政府會於2024年內完成香港《基本法》第23條立法,以及提出關鍵基礎設施網絡安全法草案,較受社會輿論關注。

在施政報告前言,李家超指港府帶領香港走出疫情,社會全面復常,也在不同領域提高「治理水平」,包括優化公務員管理制度,還在應對跨代貧窮、土地房屋供應等問題上訂定了策略,實踐了目標。他提到港府推出了「你好香港」、「開心香港」、「香港夜繽紛」等多項活動和措施,吸引遊客,提振本地消費,令香港經濟開始復蘇,上半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2.2%,最新失業率也跌至2.8%,接近全民就業。

李家超還指中央政府大力支持香港發展經濟,強調香港要發揮好「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參與及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

2023年10月25日,社民連於政總外請願,促請政府實行雙普選 。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3年10月25日,社民連於政總外請願,促請政府實行雙普選 。攝:林振東/端傳媒

維護國家安全:2024年內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

李家超將「貫徹『一國兩制』,維護國家安全」放在施政報告的首個內容章節,開首「二十大」報告強調「『一國兩制』是香港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須長期堅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是『一國兩制』方針的最高原則。『一國』原則愈堅固,『兩制』優勢愈彰顯。」他還指因現時地緣政治複雜,有國家因自身利益針對中國, 阻礙「一國兩制」實踐,政府要防範「軟對抗」行為。

施政報告提出,港府將於2024年內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此外,施政報告稱香港面對不斷增加的全球網絡攻擊風險,提出加強保護能源、通訊、交通運輸、金融機構等「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並且於2024年內向立法會提交相關的立法草案。

施政報告還提出加強「國家安全教育」。除了學校教育,當局計劃通過展覽和活動,提高市民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還會製作教材並培訓地區導師,在各社區推廣國家安全教育。同時,港府會繼續加強對全體公務員的培訓,提升他們的愛國精神和國安意識等。

「愛國主義教育」是本章節的另一個重點。施政報告提出,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負責策劃和舉辦推廣「中華文化及歷史」的活動,並且在明年起舉辦「中華文化節」。

此外,施政報告提出設立介紹中國國家發展和成就的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將於明年改設成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重點介紹抗日戰爭歷史,提升民族自信和愛國精神。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月前給香港培僑中學學生的回信,稱信中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港府於本學年會在加強教師培訓、強化國情學習及推行多元學習體驗三個方面推行措施,包括舉辦教師內地考察、教育局到校進行國民教育重點視學、推展「心繫家國2.0」聯校國民教育活動等。(延伸閱讀:《主權移交25年後,香港正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講話精神」》)

提升治理水平:推進公務員「獎罰分明制度」

就提升治理水平,施政報告提出強化公務員管理制度,包括推進「獎罰分明制度」、推行「行政長官表揚榜」獎勵計劃,嘉許表現出色和盡忠職守的公務員。施政報告還提到,港府於今年9月已經實施簡化機制,着令表現持續欠佳的公務員退休。

強化公務員管理制度的另一重點在於更新《公務員守則》,目標是在明年第一季或之前發出更新版《守則》草擬稿。施政報告引述「愛國者治港」原則,重申公務員必須具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意識。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後見記者。攝:Ryan Lai/端傳媒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後見記者。攝:Ryan Lai/端傳媒

搶人才、搶企業:擴大「高才通」大學名單、發展「總部經濟」

自港區國安法實施以來,持續有傳媒及調查機構指有外國企業將總部、註冊地等遷出香港。

就此,施政報告提出繼續「搶企業」,同時發展「總部經濟」,吸引海內外公司到香港設立總部或分部業務,由此引進優質企業。相關具體措施包括引入公司遷冊機制,方便在外地註冊的公司將註冊地遷至香港。此外,外國在港公司人員明天(10月26日)起可申請兩年或以上的「一簽多行」簽證前往中國內地,中心會加快處理審批程序。

施政報告也強調會着力「搶人才、留人才」,其中一項措施是擴大「高才通」(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由今年11月起增加8家中國內地和海外的頂尖院校,令名單上的合資格大學增加至184間。(延伸閱讀:《香港是個option:高才通申請掀熱浪,他們會移居香港嗎?》

此外,施政報告宣佈放寬簽證措施,即日起開放越南人才到港就業的簽證政策,放寬越南人商務和旅遊「一簽多行」到港的申請門檻,同時開放老撾(寮國)及尼泊爾人才到港就業、受訓及就讀教資會資助院校。

在「青年興,則香港興」的章節,李家超提出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似乎是「搶人才」措施在教育領域上的延伸。其中,施政報告提出擴大政府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學生限額,限額將由2024-25學年起提升一倍、至40%。此外,施政報告鼓勵專上院校因應自身條件,循序漸進地吸引更多外國、尤其是「一帶一路」國家和中國內地學生到港升學,認為此舉可以憑高質量教學和配套,令專上院校「擴容提質」。

與此同時,施政報告宣布增加在港留學生的學習和增值機會,包括於11月起暫免全日制非本地研究生參與兼職工作的限制,希望藉此提升他們畢業後留港發展的意欲。(延伸閱讀:《「到香港體驗正常的大學生活」,擠爆香港碩士申請的陸生在尋找什麼?》)

鼓勵生育:向在港出生港人嬰兒發放獎金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提出多項鼓勵生育的措施,而「鼓勵生育,締造有利育兒環境」的段落放在「共同維護和諧穩定」的章節之下。施政報告提到,香港夫婦平均子女數目在2022年下降至0.9名的新低點,同時65歲以上長者佔全港人口比例的兩成,並且會於未來十年內攀升至近33%。

一如外界此前流傳的消息,施政報告宣布發放「新生嬰兒獎勵金」——2023年10月25日起在港出生的每一名「港人新生嬰兒」(其父親或母親為香港永久居民)可獲派發一筆過的2萬港元現金獎勵。此項措施暫定為期三年,當局會於屆時再作檢討。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社協安排基層市民一同收看行政長官宣讀本年度的施政報告,其中有市民帶同嬰孩來觀看。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社協安排基層市民一同收看行政長官宣讀本年度的施政報告,其中有市民帶同嬰孩來觀看。攝:林振東/端傳媒

施政報告還提出「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和「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前者即預留10%的居屋及綠置居(出售給主要為現有公屋租戶及合資格「綠表」人士的資助房屋計劃)單位,供新生嬰兒家庭擾先「揀樓(選擇單位)」;後者意味新生嬰兒家庭的輪候公屋時間可以縮短一年,明年4月生效。

此外,施政報告提出支援輔助生育,包括在2024-25課稅年度起,將父母的居所相關免稅額提高2萬港元,同時在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下,增設每年最多10萬港元的輔助生育服務扣稅。醫院管理局也將於2024-25年度起計的五年內,逐步增加體外受精治療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目標是由每年1100個增加至1800個,加幅逾六成。

樓市「減辣」:印花稅率減半

就土地及房屋供應問題,施政報告稱整體土地供應在未來30年內預計會有多達7000公頃,減去預計需求仍有1000多公頃的土地儲備。

施政報告形容「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發展的新引擎,全面發展後可以提供約50萬個新增房屋單位和50萬個新職位。此外,交椅洲人工島也將提供1000公頃土地,當局會以「宜居、智慧、環保及具抗禦力」作為發展策略。(延伸閱讀:《倒退80年?一個顛覆了整個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的土地發展修訂》

施政報告提出的房屋政策當中,有關解決「劏房」問題的措施,特別是為劏房居住環境設低最低標準等較受爭議。施政報告稱,「有部份劏房環境不屬差劣,住戶收入亦不低,有些更擁有物業,居住在劏房主要因位置方便上班上學」。報告中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在未來10個月就設定劏房居住環境最低標準、取締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防止不合最低標準的劏房再增加等目標提出建議。(延伸閱讀:《一屋劏八房,香港豪宅裏的劏房人生》

2023年10月25日,將軍澳有地產代理於門市外貼有施政報告減辣措施的宣傳橫額。攝:林振東/端傳媒
2023年10月25日,將軍澳有地產代理於門市外貼有施政報告減辣措施的宣傳橫額。攝:林振東/端傳媒

香港樓市方面,港府於2010年推出多輪「辣招」,通過打擊短期炒賣、減少外來需求,嘗試滿足香港市民的置業需求。李家超在本年度施政報告稱,香港樓市在過去一年交投減少,樓價出現調整,加上香港未來房屋供應量會持續增加,因此決定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對此,外界俗稱「減辣」。(延伸閱讀:《香港樓市減價潮︰「生不逢時」、「移民蝕讓」,誰投資、誰離場?》)

其中,施政報告提出將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由3年縮短至2年,即業主在持有物業兩年後出售物業,將無須繳付樓價10%的額外印花稅。另外,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的稅率均將減半(兩者均由15%減至7.5%)。此項措施將減輕已經擁有住宅物業的香港永久居民再購買住宅物業時的財政負擔,也會同時減低非香港永久居民購買住宅物業的成本。

港府去年為合資格的外來人才推出退還在港置業印花稅的安排(即「先徵後退」),即在相關人士購入物業時先徵收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再於相關人士居港滿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居民後退還。施政報告提出,相關措施即日起改為「先免後徵」,即相關人士購入物業時暫免徵收相關稅項,直至他們最終若未能成為香港永久居民時,才繳付相關稅項。

強化應對極端天氣能力,擴大「生產者責任計劃」

施政報告提到9月應對超強颱風及世紀暴雨期間,政府在預警上面對科技限制。為強化應對極端天氣能力,會作前瞻性預防和策略部署。措施包括要求機管局、港鐵以「底線思維」全面檢視應變方案;研究善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提高風險評估能力;就極端暴雨引發的大型山泥傾瀉事故進行系統性調查、研究等,以及推展逾80億元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渠務署亦會於2024年完成「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規劃研究」。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後見記者。攝:Ryan Lai/端傳媒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施政報告後見記者。攝:Ryan Lai/端傳媒

報告又指,「內地有很強的應急能力」,互聯互助的大灣區應急機制會產生協同效應,香港將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制訂、商討及落實全新《粵港澳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方案》。(延伸閱讀:《四問香港暴雨水浸:無關深圳排洪?防洪系統怎設計?能否擋極端氣候?》)

在氣候、碳排和環境保護方面,施政報告指致力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環保的重點措施則包括把更多產品納入回收循環再造計劃,在2024年提交條例草案、訂立適用於不同產品的法律框架,目標於2025年起將「生產者責任計劃」逐步推展至塑膠飲料容器、紙包飲品盒、電動車電池、汽車輪胎及鉛酸電池五種產品。(延伸閱讀:《被逼遷的紙漿廠喵坊︰拿着新加坡請柬,創辦人葉文琪選擇留下來》)

報告也指會在今年內就修訂《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的建議諮詢業界、建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以及因應香港實際情況更新並落實《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等等。

「八大中心」、「亞太區國際法律服務中心」

其他值得注意的內容,包括對接中國大陸國家戰略,強化香港在中國「十四五」規劃下的「八大中心」定位。

在「國際金融中心」方面,施政報告提出要鞏固香港股票市場的競爭力,提出在11月底完成下調股票印花稅的立法程序,冀將股票印花稅稅率由現時買賣雙方各按交易金額支付0.13%下調至0.1%。此外,施政報告提出強化離岸人民幣業務、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推動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等。

至於「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施政報告提出擴展中國內地企業使用香港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推動將「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由深圳前海和內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至適用於整個粵港澳大灣區。另外,施政報告也提出加強與內地建立對接,包括與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籌備於明年內建立恆常對接平台、推進大灣區司法和法律研究及實務工作等。

在施政報告的結語中,李家超自稱接觸了不少市民,聆聽他們的意見,「最令他感動的」是香港人很熱愛香港,願意為香港付出。李家超引述有市民向他表示,從不因為香港做事而感到疲倦,而只會因為見到一些總是自我「唱衰」的人而感到心痛。他強調,造就香港成功的,是「互相扶持、互信共勉、互相團結」。(延伸閱讀:《官方說書人:數據拆解「說好香港故事」億元計劃》)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不少官員和議員穿著具綠色元素的衣著。攝:Ryan Lai/端傳媒
2023年10月25日,香港,特首李家超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不少官員和議員穿著具綠色元素的衣著。攝:Ryan Lai/端傳媒

不少立法會議員加入政府「隊形」,身穿綠色元素

今天在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時,李家超和一眾司長、副司長、局長及行政會議成員均如他們此前預告一般在衣著中加入了綠色的元素,以凸顯政府團隊的「隊形」。

此外,立法會不少議員也自行加入綠色衣著元素,包括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經濟民生聯盟(經民聯)副主席梁美芬、民建聯副主席葛珮帆等。不過,也有議員身上沒有綠色元素,例如自稱中間路線的新思維主席狄志遠,以及新民黨的何敬康。「獨立媒體」報導引述何敬康笑稱:「邊有男人有綠色衫㗎。(哪有男士有綠色衣服呢。)」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