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中國疫苗問題: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的次生危機 中國公眾用對疫苗造假的憤怒的方式,和美國要求中國加速結構改革、促進公平和自由貿易的結構主義者一起,形成了一條共同紐帶。本次中國造假疫苗醜聞,可以說是中美貿易戰所引發的次生危機。
「一號玩家」華為:在歐洲建構「高層關係」的中國企業 一批又一批的中國企業前仆後繼努力「走出去」。打響「中國製造」的名頭後,它們中最成功的那些需要面對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如何「走進去」。與用性價比高的產品佔領市場同樣重要的,是懂得當地遊戲規則,以西方熟悉的操作和語言,改寫自己可疑的中國身分,逐步構建有利於自身的政商環境。華為正是嘗試「走進去」的中國企業中的一號玩家。
評論|中美科技知識之爭:中國的「模仿創新」,合理不合理? 「學習」西方知識是中國科技突飛猛進的最重要原因。以寬泛的標準,中國對西方科技的「學習」,可以粗略大致分為七種:有的是合法的,有的是非法的,有的游走在合法與不合法之間。
評論|國家如何有效扶植技術創新?中國國進民退政策的動力與枷鎖 巨大的國內市場以及國家管制的刻意扶植,撐起了小米、華為、中興這些產品商。然而,中國政府現時面對的難題是,這10年來國進民退的改革政策,其實在組織邏輯上與創新存在着張力。
評論|制裁中興背後的晶片戰場:後進廠商有可能彎道超車嗎? 種種跡象顯示,美國這波包括中興事件在內的技術出口限制主張,核心除了劍指「中國製造2025」外,最重要的或許是圍堵中國5G技術的進程。中國等後進國家的廠商要在技術上「彎道超車」,需要什麼契機,同時會面對什麼困難?
評論|沈榮欽:走過彎路,一生懸命──台灣半導體教父的張忠謀 回顧張忠謀的一生,他曾經被MIT博士班所拒,視為人生最大挫折,但是後來卻長期擔任MIT董事;他曾經醉心學術而不可得,最後卻以其對半導體產業的貢獻而獲得學術界至高的IEEE最高榮譽獎;他曾經夢想貢獻所學於汽車業,卻陰錯陽差成為半導體教父……
評論|徐子軒:貿易煙硝四起,美國和印度也要開戰了嗎? 華府從印度身上看見了中國的影子,利用美國領導的自由秩序而壯大自己的實力,這就讓美國在某種程度上對印度有所防範,如奧巴馬政府時期屢屢將印度告上WTO,壓制印度的重商主義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