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風物
深度解析影視、文藝、生活現象,讓文化流動打破地域與領域的阻隔。
Kindle宣布退出中國:一場閱讀變革的發生與沉寂
「希望10年後我們懷念它時,不只是一個『蓋泡麵』的梗。」
鄧小樺:2022台北書展,亂世與封鎖中的耕耘
在民主社會或太平盛世,書展只是每年一度的定期活動,但在亂世與封鎖中,我感受到的是到達底蘊之處的意志、堅持與素養。
河瀨直美醜聞:日本導演接連出事,是 #MeToo 運動,還是政治陰謀?
《週刊文春》接連刊登日本導演的醜聞,在一片爭議聲中,討論的議題也從 #metoo 慢慢燒向其他領域。
《我的出走日記》:對三十至四十世代,朴海英如何做到又致鬱、又治癒?
你知道自己被卡住了,但不知道自己被卡在了哪裡,還要卡多少次⋯⋯
抹去與傳承:33年後,香港的六四記憶之戰
「要抹去香港人的記憶,需要多久時間?」
16首六四歌:戴上耳機,這些隱秘或公開的燭光仍在
這些歌聲,不會輕易被強光淹沒,也不會因沒有擴音器而失去聲音。
評論|
記者手記:在康城,我看到華語片聲勢的沒落與韓國電影的盛放
誰也沒想到,華語電影在康城的式微來的如此之快。
王心凌的「甜」與觀眾大和解:為何即使你真的喜歡她,曾經也不敢承認
倘若如今再出現一個19歲的王心凌,她受到的討厭會比20年前少幾分?
港人斬根離家的哀愁焦慮,台灣移民政策的進退失據
「每一次移民、每一次遷移,都是很累、很耗時間和精力,香港人要重新適應。但大家都是無奈地離開。」
趁香港Art Basel來逛藝術:香港年輕藝術家春拍得高價,大陸昔日寵兒卻遇冷?
香港藝術家今春之風頭,可取代身為昔日國際藝術市場寵兒的中國藝術家?但首爾又會取代香港嗎?
《愛,死亡與機器人》第三季:為何在科幻面前,人們容易忽略「愛」與「死」?
「大理石幻化成一個靈魂,孤獨航行在陌生的思想海洋。」
影像:在Art Basel,你有遵守防疫條例嗎?
戴著口罩,觀一個藝術展,早不是新常態。 我們眼裏的風景,如今變成:那些雕塑、畫像裏的人,為何都不需要戴口罩? ...
1
...
52
53
54
...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