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文化現象
評論|
王志安上賀瓏夜夜秀,一場流量裏的風波|端對談
一些簡單卻不好回答的問題被丟出來。
王志安「夜夜秀」歧視爭議,陳俊翰指應檢討對障礙者刻板印象|Whatsnew
有障礙者權益人士指,王志安此番言論最不妥的地方,是把障礙者工具化,忽視障礙者的主體性。
《賀瓏夜夜秀》受台年輕人熱捧:大選前後,那個葷素不忌,「沒在怕」的氣場
只是隨著中國言論自由和娛樂政策的一波波緊縮,未來對突破敏感、禁忌與爭議的脫口秀內容之期望,或要更多放在台灣的節目中成長?
在人工智能年代被冷待,是誰給香港建了一堵牆?|工具人
從來都是尖端科技亞洲第一試點的香港,會不會被人工智能年代跳過?
金球獎《奧本海默》五獎掄元:社會性死亡後,金球獎可以華麗重生?
奧斯卡名單揭曉在即,奧斯卡風向標金球獎在今年,卻是自2021陷入醜聞泥沼之後的復出之戰,成果如何,整個好萊塢都在看。
網絡觀察:香港漫畫店下架BL漫畫,網民批保守|Whatsnew
中國大陸近年來整治眈美向漫畫,引發香港是否也開始「看齊」的猜測。
2024好萊塢如何影響你和我?逢百年轉折,好萊塢遇見的好壞事,與醜陋之真相
好萊塢必須迎接接下來,即將一年又一年面對的無線電視、有線電視、錄影帶、串流、社群和手遊等等,宣稱要殺死這個行業的死敵
中國擬打擊網絡遊戲過度課金,但引發寒蟬效應|Whatsnew
遊戲誘導性消費模式,在世界各地都廣受批評,但在近年來「行業整頓」背景下,草案已足夠產生寒蟬效應。
台灣新北國中生割喉案,未成年犯罪掀社群媒體隱私與人權風暴|Whatsnew
司法制度,包括少事法在內,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壓制「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衝動。
失落的「考公」夢:韓國人為何不再一窩蜂地去當「神」了?
曾經,渴望擠身公務員「神的職場」的人聚集在鷺梁津的考試村,但「鐵飯碗」原來只是一場夢。
許鞍華、廖偉棠對談:香港經此世變,詩是高度痛感|金馬入圍紀錄片《詩》
「就算電影將我們詩人刪去,留下詩的部分,都功德圓滿。我們不重要,我們這班詩人不過是詩的載體,將詩帶出來。」
《樂隊的夏天》第三季小聚問題拾遺:沒來得及回答的 Q&A
精彩的討論在有限時間內不能回答所有的問題,我們以文字形式補充在此。
1
...
4
5
6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