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的新一季《歌手》節目,以意想不到的角度登上了熱搜,並引起熱議,證明觀眾不是對歌唱真人秀失去興趣,而是需要特殊的情境才可以投入。《歌手2024年》這一季的首發陣容包括Chanté Moore、那英、楊丞琳、二手玫瑰、汪蘇瀧、海來阿木和Faouzia Ouihya,且常規賽轉為直播,是近年難得如此操作的大型節目。
想不到5月10日第一次直播之後,《歌手2024》討論遠遠高於預想的熱度。因為兩位海外歌手Chante Moore及Faouzia狀態太好,而同場的華人歌手現場演唱不理想,有觀眾以「抵禦外敵」「五旬老太守國門」等關鍵字發起討論,迅速掀起熱度,更有網民玩梗那英的滿族姓氏葉赫那拉,大量傳播電視劇《走向共和》中慈禧太后的對白「我要洋人死」。歌唱比賽的議題從開始的網絡玩笑轉化爲帶著民族情緒的討論。

在這種「國門告急」的網絡語境中,許多並未參加節目的歌手都紛紛加入話題自告奮勇要上節目代表中國「守國門」。其中有來自西藏昌都的歌手韓紅,也有來自台灣的歌手黃麗玲、李佳薇、汪佩蓉等。這一種討論的聚焦點,潛台詞是說華語歌手有很多都「能唱」,可是節目組並沒有真的將這些唱將邀請上台。
另有一種聲音,就著前幾集華人歌手普遍的現場演唱水準的欠缺,開始檢討華語音樂的問題。他們認為歌手2024節目上華人歌手的表現揭示了華語流行音樂有很大隱患,而這種隱患某程度與電視音樂節目一直以來的「假唱」(現場表演與電視節目皆曾很常見)和節目修音有關係。民眾對表演的期待,到底是在哪裏落了空?民眾對音樂的失望,對民族意識的狂熱,為何都纏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