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文化現象
評論|
《戰狼2》V.S. 《建軍大業》:小鮮肉的噩夢,「革命」永遠「陽剛」
《戰狼2》的票房大捷,是因為愛國情緒渲染,還是性別的壓抑?
評論|
東方之珠與太平洋遺珠──香港與菲律賓的音樂連結
菲律賓和香港的聯繫一直是那麼的緊密。在這裏要說的不是僱傭關係,而是流行音樂……
評論|
為何《Dunkirk》仍不能讓 Nolan 成為一位電影大師?
成熟的多線敘事技巧,扣人心弦的剪輯手法,為什麼 Nolan 還是不算真正的大師?
評論|
陳麗芬:足球,香港最動人的生活劇
香港,越來越嚴肅,越來越沉重,越來越像是一部搬演出來的大型豪華道德劇。
知識的民主化之後,我們在面對怎樣的繁榮和危機
既然神殿的祭司們不再控制我們能夠了解什麼知識,我們就比以往更加需要那些批判性思考的技能。
這部西班牙電影的荒謬和《台北物語》竟然很相似?
虛實交替的觀影體驗,《台北物語》和《天后開麥拉》在戲院裏才如此逼真。
評論|
張維中:中日的《深夜食堂》,為什麼一個讓人生氣,一個讓人療癒?
說到懂吃,華人不輸日本人。然而華語電視劇很難成功用吃來療癒觀眾,「補身」卻忘了「補心」。
評論|
薛靜:《歡樂頌2》的樊勝美,一個「薛丁格的中產」
遺留的包袱,迷亂的誘惑,變幻莫測的經濟,時常調整的政策,造就了最缺乏安全感的當代中國中產。
專訪古典:知識產品有兩種,一種是春藥,一種是麻藥
春藥就是加強你的競爭力,節省你的時間。麻藥就是說「你很好,你沒問題」。都不是貶義的,都會有人要買。
我是如何從一個財經記者轉型到知識網紅的?
靠吃校園知識老本工作一輩子的時代過去了,這是一個花錢買時間和知識經驗、少走彎路的終身學習時代。
專訪姬十三:教育、出版、內容不太實用,來了知識付費這個新物種
個性化的、按需定製的知識有大量市場,這本質上就是為每個普通人去提供快速便捷的專家服務。就是「賣人」。
評論|
任其然: 《打死不離三父女》的背後:印度女性百年來艱難的平權史
劇中逼着自己女兒練習摔跤的父親馬哈維爾,是不是一個想通過綁架女兒人生來滿足自己畢生夢想的「直男癌」父權大家長?
1
...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