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工廠裏的標記員:我們訓練人工智能,直到它取代我們 人工智能高效工作的背後,有賴於海量的數據學習,而數據標註員則扮演了老師的角色——他們手把手地教 AI 辨別物件、表情和動作,直到有一天被 AI 取代。
評論|北京大學,一所99歲大學的120載校慶 1990年代像是士大夫精神的延續,知識分子渴望遊走廟堂,尋找「報國」的機會。2000年代的北大校園,成功地把士大夫變成了中產青年。而到了2018年,則是另一個轉折……
深夜「撈人」實錄:我們在北大理科一號樓,聲援被約談的鄧同學 北大學生鄧宇昊因發起信息公開申請行動,追蹤沈陽事件真相,被老師深夜約談至凌晨仍無法返回宿舍。三十餘名學生趕到現場,希望「打撈」鄧宇昊。近三個小時中,他們經歷了什麼,他們的訴求又是怎樣?
大數據權利之爭:對不起,你的數據屬於你,但我們有權使用 中國的《個人信息保護法》草案十年前就已呈交國務院審議,但至今仍未被提上立法日程。在立法缺位,政府和互聯網巨頭在數據領域大肆「圈地」之時,你能否保護自己的數據?
評論|沒規劃、不派錢、救海洋公園──政府市民雙輸的預算案 批評免差餉和退稅是「還富於富」,不必然代表政府派發現金就能真正助市民(特別是基層家庭)紓困,但在現行制度和政治格局裏,派發現金似乎已經是政策上的次優選擇。
除了取消任期限制,習氏修憲還將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修憲——這一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家體制改造提出的系統性建議,是了解其集權之後將展開哪些新動作的最佳觀測點。這次修憲中,哪些改動最為關鍵?它們又會怎樣影響未來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