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與家人眼中的劉霞:逃不離公共生活的「一隻鳥」,以人性反抗人間惡法 過去八年,劉霞經歷着什麼樣的生活?那個自由的、與劉曉波以文會友的劉霞,又曾經是什麼模樣?筆者在過去幾年,從劉霞家人好友處,逐漸認識一個更內在的、精神性的劉霞。
想要工作就別要小孩:「全面二孩」政策為什麼會讓她們告別職場? 中國的「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兩年多,女性遭受的職場歧視卻進一步加重。公司的精打細算、公共服務的全面缺失和社會輿論對女性的偏見,正迫使年輕媽媽們不得不告別職場。
評論|王柯:從「天命」到「革命」──中國千古流傳的以民為本思想 統治者之所以失去民心,就是因為失「德」,而統治者失「德」就必然會失去民心,已經失去替天行德能力的現任統治者必然遭到民眾拋棄。「天命說」告訴世人,「革命」的行為雖然是由「天」實施的,但是「革命」的真正源頭卻是民心。
數據工廠裏的標記員:我們訓練人工智能,直到它取代我們 人工智能高效工作的背後,有賴於海量的數據學習,而數據標註員則扮演了老師的角色——他們手把手地教 AI 辨別物件、表情和動作,直到有一天被 AI 取代。
評論|北京大學,一所99歲大學的120載校慶 1990年代像是士大夫精神的延續,知識分子渴望遊走廟堂,尋找「報國」的機會。2000年代的北大校園,成功地把士大夫變成了中產青年。而到了2018年,則是另一個轉折……
深夜「撈人」實錄:我們在北大理科一號樓,聲援被約談的鄧同學 北大學生鄧宇昊因發起信息公開申請行動,追蹤沈陽事件真相,被老師深夜約談至凌晨仍無法返回宿舍。三十餘名學生趕到現場,希望「打撈」鄧宇昊。近三個小時中,他們經歷了什麼,他們的訴求又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