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紅線」在哪,為什麼不給藝術家清楚知道?|香港戲劇協會被削資助事件

文明社會裡公民守法是常識,但當人們經常聲稱「會守法」「要守法」,說明其對意外違法何等恐懼。

特約撰稿人 鄧正健

刊登於 2024-01-23

#劇協#藝術發展局#馮䘵德#尊子#蔡玉玲

一個可悲的現象是:仍然堅持異見的藝術家者通常都離開了,留下來的藝術家,則努力不去表露他們的異見。

關於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日前終止對「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的資助,香港坊間普遍認為,香港戲劇協會(劇協)會長馮䘵德於上星期五(1月19日)在記者會上的發言有理有節,既反駁了藝發局削減資助的理由,也道出了香港藝術界現時所面對的困境。可惜的是,劇協的回應並未能真正說中要害,尤其是有關近年香港文藝界特別關注的「紅線」問題。

藝發局關於扣減資助的聲明裡,坊間報導主要留意兩點:一是在去屆劇協主辨的「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中,主持提及「紅橋」、「紅線」,藝發局認為「意有所指、語帶雙關」;二是劇協邀請了時事漫畫家尊子及前港台記者蔡玉玲任頒獎嘉賓,兩人「當時充滿新聞話題」,藝發局聲稱,「如果以此手法引起公眾及媒體注意及製造社會話題,本局不能苟同,有必要決斷作出下調資助的決定,表示不能接受」。理由當然荒謬,而劇協記者會的發言重點卻不只對此作回應, 亦是希望局方發出更新的資助指引,即坊間所謂的「紅線在哪裡」的問題。

要求清楚指明創作上的合法底線,是現時香港整個文化界最關心、卻一直不得要領的問題。這次事件正好說明了這條「紅線」的本質:它從來不是一些清晰而易於辨識的法律或條文,而是一種無形的氛圍。

所謂意見,其實是告發

馮䘵德的發言中表示,劇協收到藝發局削資時相當驚訝,原因是最初「通知」劇協削資的決定,卻沒有事前跟劇協約見溝通,也沒有給予申辯機會。要注意的是,這次削資實質是「扣減」,即扣減原已獲批、有關今屆「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的資助,不予發放;而不是如過去很多藝團曾經歷過的、削減下一期所批出資助的金額。同時康文署亦聲明未能為今屆頒獎禮提供或贊助場地。

這種做法並不尋常,過去亦絕少出現。藝發局審批資助機制運作多年,其中一個恆之有效的方法,是整個審批程序具有相當透明度,像由業界人士擔任審批員、界別委員由業界民選產生。同時,亦有一個不屬機制一部份、卻相當普遍的行政習慣,就是藝發局的行政人員跟資助申請者的充份溝通和合作,他們主要是協助申請者完成整個申請和撥款程序,方便申請者能完成計劃,而非留難申請者。這亦是是藝術界對藝發局最基本的期望。正如馮䘵德所言: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