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國際
突破地域﹑語言﹑文化疆界,以深刻觀察力關注全球議題。
小書店解題:日本疫期緊急事態宣言下的次文化生存
「這種時候,我們更需要確保個人的時間,冷靜下來,透過書本得到的價值觀、見解、知識,正好助我們明確自己在這時代裡的位置。」
疫情像一盞刺眼的大燈,直射在家鄉哥倫比亞的舊傷疤上
這是一個傷痕累累的國家,但是那些疼痛,大多只被一部分最為脆弱的人承擔著。這次的疫情,讓每個人都感到了威脅,但最終受其影響的,會是誰呢?
紐約疫情觀察:中餐館閉店了,「中國胃」轉向外賣平台
一場疫情讓華裔社群重新變成了異國他鄉中的孤島,而外賣行業,突然變成了孤島之間不可或缺的聯結。
「中央不准開放甜品店!」印度聯邦制的瘟疫政治
藉助災難,莫迪的印度正在變得更集權嗎?
穆斯林的齋月:被病毒改變的,和未被病毒改變的
今年的齋月趕上疫情大流行,全球20億的穆斯林,不少人只能在隔離中齋戒。
在層層設防的新加坡,讓疫情決堤的是長期以來最脆弱的一群人
維繫這座花園城邦的「底層」勞工,從來都被「區分」對待,生存空間狹小緊迫——這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土壤。
被疫情「拯救」的選情?文在寅的議會大勝,改寫南韓政治版圖
對於保守政黨來說,這是自1960年以來最糟糕的國會選舉結果。
病毒接觸者全球監控大網:健康與隱私可以兩全嗎?
不到兩個月內,已有28個國家開始使用數字監控技術應對疫情。這一張張以追蹤每個普通人為目的大網,將會帶來一個怎樣的未來?
隔離給環境帶來短暫喘息,但疫情已經打斷氣候治理的進度
疫情暫時重寫了人類與環境的「相處方式」,但是,這些短期環境效應,非常脆弱。為了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氣候治理的重要性會降低嗎?
張育軒:石油市場跳水,美俄沙三國博弈的失算與必然
導致油價跳水的價格戰,表面看是沙俄美三國的角力,但這只是全球石油市場問題的冰山一角。
非洲人在廣州:「在非洲混得再慘,也不至於像現在流落街頭」
「中國網友對華裔在歐美社會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義憤填膺,但如今他們正以同樣的方式對待非洲人。」人類學教授麥高登說。
馮嘉誠:「戰力驚人」的網民背後,是艱難而荒誕的泰國政治日常
八年的「不正常」狀態與議會路徑的失敗,佔據了年青世代人生的一半。很多人眼裏的政治失衡,才是他們政治認識的常態。
1
...
129
130
131
...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