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張育軒:石油市場跳水,美俄沙三國博弈的失算與必然

導致油價跳水的價格戰,表面看是沙俄美三國的角力,但這只是全球石油市場問題的冰山一角。

2020年4月8日,美國德州卡恩斯市附近一個閒置的煉油設備。

2020年4月8日,美國德州卡恩斯市附近一個閒置的煉油設備。攝:Eric Gay/AP/達志影像

刊登於 2020-04-20

#能源安全#美國

【編者按】昨日全球原油期貨市場暴跌,由於2019冠狀病毒疫情導致需求鋭減,原油產量供過於求,WTI 5月原油期貨結算價收報-37.63美元/桶,歷史上首次收於負值。而在此之前,沙地阿拉伯與俄羅斯之間因產油協議破裂導致的價格戰,已使原油價格不斷下跌。

本文試圖分析在疫情影響之外,全球石油市場背後的利益衝突:從OPEC對油價的控制,到美國頁岩油革命對市場的巨大衝擊,原油市場逐步脫離各種「組織」及政府的掌控,未來的波動只會不斷持續。

4月20日週一早盤,作為全球石油價格重要參考之一的美國西德克薩斯中間基原油(WTI)創下單日最高跌幅,超過 38%,下跌到15美元/桶以下,隨後因為交割期(交貨)將至,五月期貨更創下WTI歷史第一次油價負 37.63 美元/桶,意味着持有成本遠遠大於利潤,震驚市場。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期貨而非油價本身,反映的是當下對市場現實的悲觀反應。六月期貨的價格仍在 30 美元左右,然而如果疫情未能改善,多數國家仍處於封禁狀態,油價將持續走低,而全球日益填滿的儲存空間將讓越來越多的原油無處擺放。

然而油價並非今天才「跳水」,今年三月到四月之間,就已經爆發了一場石油價格戰。起因是沙地阿拉伯(沙烏地)與俄羅斯之間的協議破裂,未能因應2019冠狀病毒肺炎的全球需求量下滑而減產,導致布侖特原油價格從 60 美元/桶不斷下跌到 25 美元/桶以下,市場譁然。三月九日沙地發動價格戰,將從四月開始生產量從每日 970 萬桶調高到1200萬桶,從導致油價單日重挫30%,成為1991年以來跌幅最嚴重的一次。4月13日,在馬拉松談判下,OPEC+ 終於達成短期的停產協議,在5,6月每天減產 970 萬桶,即便如此,油價仍因為疫情關係持續下滑。

回顧這場價格戰,從表面看,這是沙地阿拉伯與俄羅斯兩國之間的爭端,然而這只是全球石油市場問題的冰山一角。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