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條走着走着就會有學生死掉的路(下):誰能接住掉落的他們? 社工黎柏然感慨,不知什麼時候開始,獅子山精神從努力變成了捱住,「不會叫人想怎樣有出路,只是叫你頂住。」頂不住又怎樣?政府希望老師、家長、社工做守門人。但老師陳智聰說,他更想做「同行者」,一起同行的,還必須有教育、醫療到家庭支援的各方面制度。
那條走着走着就會有學生死掉的路(上):誰將壓力逐步升級? 香港青少年自殺率引發社會關注,其中,15歲以下學童自殺率更是一路走高。是什麼致孩子於死地?Hunger Game 般的港式升學體系,究竟怎樣將學校、家長、學生都變成輸家?官員還能說,教育制度與之無關嗎?
香港立法會遊戲規則面臨變天?魔鬼只藏在細節? 改變規則是為了防止拉布?建制派為什麼想立法會少辯論、難流會?這些修訂建議違法了嗎?修改完立法會將變成什麼樣子?《議事規則》其實沒那麼難,一起來做腦部運動吧。
評論|正視國族史觀:香港昔日奇蹟,是「背靠祖國」,還是「背靠大英」? 《中國人對香港的「集體回憶」是如何形成的?》一文刊出後,引來不少正反兩面的意見。不過,正如筆者在前文提及,任何國族史均有偏頗和主觀之處,因此無論是中共式的國族主義論述,還是「大香港」式的歷史論述,都是筆者批判的對象……
評論|香港政商系譜的嬗變──從尋租和利益最大化,到政治「義務」的展現 和殖民地時代不同,商業精英們現在面對多重政治博弈。過去,商業的目的相對直白,即追求利益和市場佔有率的最大化,而現在,商業精英在做投資決策和選擇政治立場時,有如走鋼索。